注册

王阳明良知心学的精神和启示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王阳明良知心学 结构·精神·启示作者:吴光《光明日报》(2017年02月04日11版)一关于阳明学的理论结构问题,近现代乃至当代众多学者的研究往往偏重于&ldquo

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我认为,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而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这个“良知”精神表现在如下四点:

(一)“良知即天理”的道德自觉精神。

“良知”即“天理”,是“心之本体”,是进入圣门的秘诀。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良知”就是阳明学的核心价值,就是文化自信、道德自觉。这正是阳明良知学的根本精神。

(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

阳明学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王阳明对《大学古本》的修订。朱熹《四书集注》中的《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王阳明则根据《大学古本》把“在新民”恢复到“在亲民”。这个“亲民”就像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亲之即仁之”,就是孔子所说的“安百姓”。这种以民为本的仁爱精神,正体现了王阳明的人文精神。

(三)“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王阳明虽然与朱陆有差异,与佛老不同质,但他主张折衷朱陆,会通佛老,其《答徐成之》曰:“仆尝以为晦庵之与象山虽其所为学者若有不同,而要皆不失为圣人之徒。”在这篇书函中,王阳明批评了学者以为陆象山偏于尊德性而失于道问学、以为朱子长于道问学而失于尊德性的片面性,而认为无论象山还是朱子,都是既尊德性又重道问学的,这确实显示了王阳明折衷朱陆的主观意图。而王阳明兼容佛老之论则见于与弟子张元冲的论学语录。张元冲说:“今观二氏作用,亦有功于吾身者,不知亦须兼取否?”王阳明回答说:“说兼取便不是。……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钱德洪《王阳明年谱三》)在王阳明看来,儒家圣学与佛老之别在于,圣学取其全而佛老取其偏,圣学总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佛老只管了修身养性的小道理,但“儒、佛、老、庄皆吾之用”,儒佛道三家本来兼容互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王阳明这种折衷朱陆、会通佛老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的精神,是应当发扬的。

(四)“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精神。

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重点是放在“行”上。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这个工夫就是“致良知”。黄宗羲解说王阳明“致良知”学说时说:“先生之格物,谓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以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是行也,笃行之者,行此数者不已是也。先生致之于事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明儒学案·姚江学案序》)

经过黄宗羲的解说,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成了“行良知”,即良知的实践了。这正是一种力行实践的精神。

概言之,阳明心学的真精神就是以“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道德自觉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多元和谐的包容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精神。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