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西安浐灞:打造宜居“水都市”

2013年01月14日 11:31
来源:华商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让西安在水与生态的润泽中更加美丽辉煌

生态文明是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而取得的所有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水,民生之源,国之重任。文明与荒芜往往仅有一水之隔。在西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中,水与这个城市的兴衰息息相关,水兴则城兴,水衰则城衰。仅以浐、灞两水为例,浐、灞河名于春秋盛于隋唐,一直是西安重要的城市门户和生态、经济运脉。《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05期《运河承载的帝国》曾这样记载:天宝二年(743),陕州刺史、水陆转运使韦坚修成连接关中漕渠运至长安的广运潭,使这个世界上首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解决了粮食等供给难题,唐玄宗等七位皇帝甩掉了“逐粮天子”的帽子,唐帝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真正联结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国势昌盛,演进成开元天宝间强盛的大唐帝国,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黄金时代。

终南毓灵秀,八水绕西安。一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在西安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站在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相契合的高度,从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为实现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总目标提供经济和生态保障的前提出发,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建设目标,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对西安整个城市的发展形态、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进行了战略性布局。这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在审读西安历史、地理、经济等各要素条件下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深度解读,必将对西安整个城市的发展形态、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及西安未来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浐灞生态区,西安实践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探索者,在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下,从2004年开始以浐、灞河为尝试和先导,对城市河流治理、生态环境改善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从西安东部的“生态重灾区”转型为西安的“生态补偿区”,为建设“八水润西安”做了有益前期探索,并成功完成了“八水润西安”城市东部布局,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的案例。

八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和相关区的支持下,浐灞生态区的“治水”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西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区”和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区”之姿入围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如今,市委市政府把“八水润西安”作为全市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建设目标,浐灞人倍感自豪和荣耀,从治水开始建设生态区,从治河机构转变为新区组织,“润”字滋润了每一位建设者的心田;把“八水润西安”作为西安战略发展规划,浐灞人深感肩上的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浐灞生态区浐、灞两水“滋润古城惠及市民”的综合效应已经初步发挥出来:

——坚持科学理念创新发展,生态品牌凸显。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面对初期“污水横流、沙坑遍布、垃圾围城”的恶劣环境,我们坚定不移确立“生态优先”原则,提出“河流治理推动区域发展新区发展支撑生态建设”总体发展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产业与人居和谐”,2007年提出建设国家级生态区,明确“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第三代新城目标和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河流治理和生态重建,快速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区内的生态灾害得到根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发展空间有效拓宽,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实现社会和经济双赢的目标。

——坚持系统规划刚性执行,生态优势渐出。我们大力推进河流治理、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实施了水系统整治与修复、污染治理与污水回用、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景观建设与生物工程、雨水利用试点建设和生态监测系统工程。注重对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绝对优势的生态用地比例确保实现城市生态功能,以大面积连片的林地、湿地建设确保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形成“大开大合、大疏大密、水绿相间、错落有致”的生态景观环境。“生态立区”模式成功树立,成为西安城市建设与新区开发的基本共识。

——坚持以循环经济理论统领区域产业发展,生态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浐灞”的同时,浐灞生态区也做到了经济与生态的同步发展,重点发展了金融、商贸、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欧亚经济论坛的国际影响持续扩大,陕西省金融商务区发展初具规模,浐灞与西安市支柱产业之间的循环和连接不断强化,形成错位发展。世界500强中新加坡淡马锡等7家企业入驻,中国300强中6家企业入驻,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40多个,总投资超过千亿元;2011年9月被联合国授予“全球城市最佳绿色变更经典案例奖”。

——坚持走国际化路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加速。打造了欧亚经济论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批国际化品牌。尤其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建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面最广的国际性活动,更带动了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西安市GDP高达6个百分点。其弘扬的绿色理念,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文明、开放、包容、绿色的陕西省和西安市新形象,形成了“拼搏、创新、协作、奉献、服务、开放”的世园精神,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其倡导的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将会延伸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为西安及陕西留下弥足珍贵的理念积累和精神财富。

——坚持惠及民生,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示范。通过几年来的生态建设,区域新增水域湿地面积594公顷,河流湿地覆盖率达13.2%;新增绿地面积达526公顷,累计形成林地近1371.6公顷,林地覆盖率达15.4%,区域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8平方米。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区域污水日处理能力从零提高到37.5万吨,年中水回用量达1100万吨;浐灞河水环境质量基本恢复到地表Ⅳ类水平,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鸟类从2005年的63种增加到如今的200多种。区域平均气温较市区低3.5度,负氧离子日常含量达到2000到6700单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1000单位的标准。

——坚持打造一支国际化团队,专业化管理水平获得国际机构认可。我们以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现代化”的一流机关和“务实创新、高效负责、文明诚信”的团队为目标,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和IPMP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国际化管理团队正走向成熟;被第25届IPMA全球项目管理大会授予“IPMA特大型项目国际项目管理国际大奖”、中国第十一届项目管理大会授予“中国项目管理成就奖”。

我们通过浐灞河区域的治理,逐步转变为区域生态重建,进而尝试和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丰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研究如何在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以生态定位的城市新区,探索如何破解城市化发展瓶颈,树立城市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研究充分挖掘已有国际性平台,积极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生态文明建设,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促进带动西安市、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浐灞这些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导向”的同时,也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统筹发展,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再以经济、社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使其形成良性、互动、多赢、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西安沿着鲜花大道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作为八水中两条主要河流和西安重要的城市水源地,作为西安乃至陕西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补偿区,西安浐灞生态区目前已开始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即将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我们将勇担重任,将此项工程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展示好,继续做好“滋润古城、惠及市民”的生动实践者,做好“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新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者,做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率先承接者、国际标准的模范执行者和国内标准的参与制定者,为“八水润西安”的宏伟篇章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浐灞生态区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国家生态文明总目标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努力构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生态新区,逐步建立起健康优美的环境体系,绿色高效的产业体系,舒适宜人的人居体系,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体系,务实创新的制度体系,使浐灞生态区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军、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田,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到2020年,将浐灞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为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五个体系的建设:

一是构建健康优美的生态文明环境支撑体系。

深入开展森林城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林地比重,到2015年,区域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林地率达到17%以上,形成特点鲜明的城市森林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水生态系统,在现有湿地基础上,通过“大水大绿”工程和世博园、国家湿地公园、雁鸣湖、桃花潭等湿地建设项目,加快建立包括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湿地建设区及人工湿地所组成的湿地体系,到2015年全面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区域湿地覆盖率达到13.2%,形成北方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景观带。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城市再生水利用体系,实施生态清淤、修复河道天然形态,提高水源保护区的绿化率,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到2015年确保废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转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区域再生水日使用量达到10万吨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5%。加快区域用能结构转型,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到2015年新建项目可再生能源利使用率达到10%。开展垃圾资源化管理,构建垃圾分类收集利用体系,到2015年回收利用率达到20%。

二是发展绿色高效的生态文明产业体系。

坚持以循环经济理论统领区域产业发展,构建以金融商务为核心,以旅游休闲、现代商贸、会议会展为支撑,以文化产业为特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与西安市、陕西省主导产业的循环和互补,为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拓展思路和模式。到2015年,区域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0%以上,单位GDP能耗≤0.5吨标煤/万元,“低碳”成为区域标识。

建设好金融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西部国际金融中心、呼叫中心产业示范园区、西安财富中心、西部区域资本交易市场(交易平台)、浐灞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配套服务区以及浐灞国际高级金融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通过10年的努力,确立金融产业主导地位,把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金融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服务支持基地和中国西部区域金融创新实验区。

以构建亚欧大陆桥高端会展中心为目标,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中亚贸易区等平台,着力打造配套优良、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区域性国际会议中心,力争“十二五”末期形成占据价值链高端的“浐灞论坛经济”。

建设西安领事馆区,“十二五”吸引20家以上外事机构入驻,推动西安乃至陕西对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高层互访,为国际化大都市迈出重要的一步。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滨河景观生态长廊。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将世博园建成为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三是建设舒适宜人的生态文明人居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原则,运用人居环境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借鉴国外生态城市的人居建设成功经验,结合浐灞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完善医疗、教育等重要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提升城市立体绿化水平,建设布局合理、环境幽雅、绿色低碳的生态住区,促进人居环境低碳化、舒适化。到201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20平米,年增立体绿化面积不低于2.5万平方米;中心区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分别控制在20%-30%和1.8-2.2之间,新(改)建绿色/节能建筑比例大于40%;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大于3km/km2,新增自行车道路公里数大于3km/年。

推广先进的绿色生态技术,大力发展EOD(ecological office district绿色生态办公区)。目前,EOD在发达国家十分流行,很多国际跨国公司的总部都设在EOD内,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办公环境舒适、环保、健康,处处体现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在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等世界主要科技产业中心,EOD办公已经成为高效商务、知识经济的代名词。

四是打造先进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文化体系。

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水环境教育基地和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居民保护湿地的意识;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让人们了解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依托低碳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低碳技术学习教育基地,倡导绿色生活。

继续深入推进“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园林式社区、园林式单位”、“节水型企业、社区”、“生态文明社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等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构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推出《浐灞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浐灞生态意识文明培育》等实践理论成果,总结生态建设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形成一套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构建生态文明指引下的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的行动纲领,为同类经济发展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五是健全务实创新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创新型城市新区为目标,重点突出城市经营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社会事务管理创新等重点任务,不断提升生态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行为文明”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加快生态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大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酒店的低碳管理;加快生态制度建设,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咨询服务体系、环境执法体系,进一步加大生态管理力度,加快形成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使生态区生态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善治国者必治水,善为国者必先治水。”

“八水润西安”工程不仅是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生态前提和环境保证,更是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西安、实现永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浐灞的经验已经证明,“八水润西安”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必将造福全体市民、推动西安取得更重大、更长远发展。

在实现“八水润西安”的宏大工程中,在迈向国际化的征程中,浐灞人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扬光大,让西安在水与生态的润泽中更加美丽辉煌。

(信息来源:2013年1月7日《华商报》A3版、《西安晚报》二版作者::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六齐)

 
[责任编辑:米婧] 标签:西安浐灞生态区 生态都市 债务围城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凰陕西今日推荐

兰州再现“药儿园”调查:买处方药似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