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天汉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让乱石滩变江南风情街
站内

汉中天汉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让乱石滩变江南风情街

自动播放

茂密的芦苇、粉黛乱子草,苍翠的竹子、金灿灿的银杏叶在风中飘荡。站在江边放眼望去,一幅秋日画卷正徐徐展开。10月12日,“献礼一百年 巡礼十三五——行走三秦大地 建设美丽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天汉湿地公园。一起探访这里是如何从乱石滩演变成现在的江南风情街。

汉中天汉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让乱石滩变江南风情街

天汉湿地水利风景区位于汉中市中心城区段,东起天汉大桥、西至龙岗大桥上游沙沿沟口,包含南北两岸、河道岸线总长5.6公里、全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汉中天汉湿地公园,是集生态、观光、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汉江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项目2012年启动以来,依托汉江,以自然生态、汉文化、江南风情为特色,融水、堤、路、园林和建筑群为一体,秉承防洪保安、水保生态、水资源保护的水利功能,形成了一江两岸三段九区的特色景观布局。

在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滩,眼下已相继建成百年一遇防汛堤防、水力自控翻板闸、滩地溪流、广场园路、景观栈道等工程,修复生态湿地10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1亿元,形成了“一廊二线七广场”游憩体系和风景优美、生态稳定的湿地景观,彰显了“水韵汉中、真美汉中”的城市形象。

汉中天汉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让乱石滩变江南风情街

“作为汉江综合整治及推行河长制的示范段项目,它已然成为一座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目前,景区总面积9.8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33平方公里。”一江两岸管委会办公室闫晓明科长介绍道。

在景观营造上,公园坚持因地制宜,把原来采沙后形成的弃料稍作休整变成岛屿,栽种适生的水生植物,形成自然景观。对杂灌进行清理、适当地整修,形成自然疏林草地。利用翻板闸的水位差,形成曲折蜿蜒、水草丰茂、宛若天成的自然溪流。通过栈道把岛屿、河流、岸景有机串联,使人置身于心旷神怡的大自然环境中。

在生态修复上,生态格宾、陶瓷透水砖、透水混泥土、雨水花园等技术推广应用,占到总体工程量的60%左右;就地作势、舒缓自然的地形处理方法减少了大开挖的工程量;低碳园林、低维护建设理念在湿地建设中践行推广;维护成本较低的湿地植物大量种植。

在景观营造和生态修复方面,采用生态木栈道、透水混凝土步道、雨水花园等新技术,并广泛种植了乡土适生的枫杨、垂柳、水杉、樱花等疏密有致的景观树木和银穗芒、蒲苇、狼尾草、细叶芒等维护成本较低的湿地植物,在提高了人们体验舒适感的同时,又起到了净水固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效果。

汉中天汉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让乱石滩变江南风情街

据了解,两岸即依托汉江南岸和北岸形成的两条沿岸绿色长廊;三段是汉江中心城区段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上游段规划建设主题为水生态示范区,中游段为城市核心区,规划主题为城市会客区,下游段为一期建设区,规划主题为滨江休闲区。三大主题分区包含了天汉湿地、雨水净化溪流、滨江公园、休闲沙滩等五十余处观览景点。景区在河道治理模式上面超越了传统模式,充分挖掘了一般工程水利的资源、生态及景观效益。着力于现代元素、人文元素、生态元素的全面呈现;致力于文化、旅游及其它行业的综合发展,大大提高了河道治理水平和城市精神品质,为汉江的综合整治树立示范和样板。

汉中天汉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让乱石滩变江南风情街

目前,滨江新区是汉中“双百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一江两岸”5A级景区的核心地带。规划控制区53平方公里,包括江北片区、梁山片区、龙岗生态文化园、汉江滨水生态公园以及大河坎片区五大板块。是以龙岗古人类遗址及龙岗生态文化园为依托,以汉江水面和两岸湿地、文化公园为核心,以天汉大剧院、天汉楼、中咀商务区、龙岗博物馆等城市公共项目为重心,着力打造的集旅游、休闲、商务服务、居住为一体的宜居新城,区域内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如今,走红网络的汉江滩地景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也为汉中市全域旅游创造了新的亮点。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