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界变化的注脚,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凤凰网陕西原生栏目《文物三候》,以文明、文化、文物为主线,以科技赋能,感受节气的流转,厚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底蕴。
文物三候 | 谷雨至,百谷润;谷雨至,万物生
“雨润不争春,万物生自华。”谷雨,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是春日的绝笔,亦是天地以雨为墨、以风为笔书写的生命华章。它不仅是一场润泽大地的仪式,更是一场文明根系向未来延伸的觉醒。每一滴雨,都藏着历史的倒影,每一粒谷,皆是未来的伏笔。
“纸间山河见精神。”剪纸非止技艺,实为文明基因的图谱。
一纸铺展,千峰竞秀;一剪游走,万象生辉。非遗剪纸的匠人,以山河为纸,岁月为刃,将铜川的雄浑与婉约,尽数折叠进这镂空的时光经纬。它们将照金红色记忆剪成连环史诗,让革命星火在镂空中永生;它们将药王山的松柏苍劲化作剪影层叠,玉华宫的唐风遗韵凝成细密锯齿,陈炉古镇的窑火青烟蜿蜒为游丝走线。它们用最中国的语言,讲述着一个民族将万里山河纳入方寸、将千年文明刻进血脉的永恒浪漫。
馆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是一件五代时期的国宝级瓷器,其形若倒悬团柿,通体青釉如凝碧,提梁伏凤欲飞,壶嘴母狮哺幼,牡丹缠枝怒放,莲瓣仰天承露。鸟王、兽王、花王齐聚,祥瑞之气沛然盈溢。此壶无盖,注水需倒置,自壶底梅花孔注入,正立则滴水不漏,玄机尽藏于内:双管连通,液面等高,暗合“满而不溢,谦以自持”的东方哲思。
这尊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如一枚凝结岁月灵光的玉璧,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深邃与灵动。恰如中华文明,以谦卑之姿纳新,以包容之心流转,于传统中开新境,在倒转间见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