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为“伍” 奋进西咸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这五年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站内

自贸为“伍” 奋进西咸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这五年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就此启航。

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差异化改革、营商环境及特色产业集聚方面加快追赶超越步伐,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制度创新敢为人先

挂牌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持续深化国家赋予的69项改革试点任务,涌现出了多项“首创”及“首例”。截止目前,累计形成改革创新成果185项,其中14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3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2个创新案例入选全省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自贸试验区加快复制推广,对278项全国复制推广改革经验及全省83项改革创新事项进行梳理,结合新区实际发展情况和事权范围,制定复制推广工作方案,推动改革试点经验落地见效。不断加强与省内外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沟通交流,将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向外推广。“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西咸云端自贸产业园模式及法律服务新模式辐射至宝鸡、汉中、榆林、西宁等城市。

优化营商提升效能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深入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持续优化,2021年,“一件事一次办”、政策兑现“进大厅、上平台”等6项改革被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向全国推广。

全面承接省级下放和委托事项,在全省首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证照分离”、商事集成注册等多项改革经验和举措被复制推广。通过“八办”“四电”“一网通办”高频事项全覆盖等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

实行工程建设项目“一体化”审批模式,采取“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等形式,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提高验收效率。开展“一业一证”审批改革,目前已经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27项“一业一证”许可证。实施“三服四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已设置21个便民服务驿站。搭建陕西省首个自贸主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星光空间,设立西安市外籍人才(秦汉新城)服务中心、海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中心等服务平台。

融入新发展格局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形成“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入选全国第六批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通过成立机场运管委,建立运管委、运控中心、A-CDM系统协同运行体系,推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班正常率得到明显提升,出港航班平均时间、关舱门等待时间得到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货运航线39条(其中国内航线19条、国际航线20条),累计开通第五航权航线4条。2021年新开上海浦东、东京、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4条货运航线,开通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第五航权货运航线。航线覆盖首尔、东京、洛杉矶、莫斯科、布鲁塞尔、曼谷、德里等欧亚及北美13个国家18个城市,2021年货运吞吐量达39.56万吨,总量排名位居全国第9,初步构建起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

人文交流再上新台阶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创新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在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中俄丝路创新园里,正在深化“一园两地”国际合作模式。2018年,“一园两地”发展模式入选“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十大成果。截止目前,中俄两方园区共引入81家企业入驻(中方园区53家,俄方园区28家),院士工作站3家。引入国际科创资源,推动了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15家知名高校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9所中方高校开展科教创新合作。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通过搭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海关等8大类25项专员服务及社保、医疗等综合服务体系;搭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建立多语言呼叫中心、加强涉外服务人员培训,满足各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人文交流和商贸合作中的语言科技服务及精准大数据解决方案需求;探索国际远程会诊和国际医生执业资格互认模式,建立远程视频会诊平台,实现中英两国医生同步同频诊断、联合开展手术。

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在临空产业、文体旅游产业、医疗健康产业方面形成集聚效应。2017年4月1日至2022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7347家,注册企业15488家,其中外资企业18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86家。

面向未来,自贸区依然承担着为改革发展投石问路的试点意义。迈向“十四五”,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将不负韶华,奋发作为,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项改革试点工作落地落实,争取形成更多深层次改革创新成果,为全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咸经验。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