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运用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模型评估及专项调查等方式,开展了全省和秦岭地区生态质量监测评价、面源污染遥感监测和自然生态详查等工作。
监测成果表明:2016-2021年,陕西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区面积增加了18个百分点。秦岭区域作为陕西省生态质量最佳的区域,2016-2021年,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区面积增加9.65%。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研芬
5月10日,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研芬女士介绍,2021年以来,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重点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全省及秦岭区域、黄河流域陕西段全部县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工作。
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渭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陕西段及秦岭地区面源污染遥感监测评估,建设了适用于陕西省的面源污染评估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面源污染防治建议。同时,完成了2021年877个点位的省级自然生态详查,包括全省生态遥感核查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自然生态变化详查。
在生态遥感监测创新方面,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首次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水利部门地面监测站网的共享。首次构建了适用于陕西省的面源污染遥感监测模型。并不断推进信息化工作模式,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提供更为高效的手段。
在加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监测队伍建设、监测人员业务水平方面,高研芬表示,在2021年全省执法大练兵活动中,陕西省环境厅首次开展执法监测联合练兵,采取联合答题、联合培训及联合比武等方式,练强练硬生态环境保护“左右手”,进一步推动双手同步发力、同步提升。
2022年,陕西生态环境厅将通过“联合培训、联合网络答题、联合现场竞答、联合交叉检查”四个联合,深化执法监测联动机制,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和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