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发布 | 1-8月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 增速全省第四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政在发布 | 1-8月商洛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 增速全省第四

9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璇,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巩文超,商洛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璟出席,介绍“全面加快‘一都四区’建设 奋力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璇表示,今年以来商洛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出台了稳经济35条、促进服务业恢复发展40条、促消费8条等措施,新增退税减税降费9.01亿元。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12.53亿元、增长4.9%,增速全省第三;1-8月,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9%、15.7%,增速分别为全省第四和第五。

生产总值达到852.29亿元

陈璇介绍,商洛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16年的14.2:42.8:43调整到2021年的13.9:39.9:46.2,生产总值达到852.29亿元,是2016年的1.4倍。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6.9%。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56.4%,占比稳居全省前列。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630个、完成投资2362亿元。西十高铁、西康高铁、丹宁高速东段等“六高”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75公里和493公里。

以“3+N”产业集群和17条重点产业链为主攻方向

商洛市以“3+N”产业集群和17条重点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朝阳产业,矿产业产值占比由2016年末的78%下降至现在的50%,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以“小木耳、大产业”撬动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商洛香菇、商洛核桃、柞水木耳、商南茶叶、丹凤葡萄酒等品牌效应持续提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居全国首位,为全国首批4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之一。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万达、京东、碧桂园等500强企业入驻商洛,7县区全部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全市3A级以上景区达46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三,荣膺全国旅游百强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

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357个

陈璇表示,商洛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连续5年入围“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地级市,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森林覆盖率达69.56%,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被授予“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聚焦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实施了“两拆一提升”三年行动和“312”工程,出台全省首个《县城建设管理导则》,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236个,改造老旧小区194个,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均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扎实开展“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经验做法全省推广,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357个,建成国家重点镇12个、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8个,城乡面貌极大改观。

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璇

商洛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璇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6条

商洛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6条,建立服务企业家“早餐会”制度,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765项,累计划转集中审批事项2133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国资国企、教育医疗、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完成改革事项639项。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揭牌成立,建成省级高新区2个、院士工作站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企业384家。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得授牌,柞水县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县。攻克“柞水木耳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等关键技术45项,申请专利6269件。盘龙药业成功上市,39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商西欧核桃专列成功开通,对外贸易国家和地区增至63个。市场主体数量较2016年末增长58.68%。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878.7亿元,年均增速12%。

全市7个县区整体摘帽

“全市7个县区整体摘帽,7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2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9744户监测对象无一返贫致贫,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陈璇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9%。在全省率先整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和“双高双普”县命名,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13年位居全省前列。市中心医院晋升三甲,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稳就业典型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扩建敬老院889个,新建学校81所、新增学位4.5万个,有效缓解了民生突出问题。

陈璇表示,未来五年,商洛将围绕省委对商洛“打造生态康养之都,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绿色食药、新型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定位,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以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主攻方向,精心打造中国康养之都、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区“一都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