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荡秋千

清明节习俗——荡秋千

荡秋千是清明时节时古老的游戏娱乐活动。

关于秋千的起源,一说是由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项习武活动衍变而来。《古今艺术图》说:“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趟者。齐桓公伐山戎,流传中国。”“山戎”也叫“北戎”,春秋时代居住在河北东部,与齐、郑、燕等国境界相接。另一说法源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在后院祈祷千秋之寿,令宫女耍绳戏为乐,本为千秋,是祝寿之词,后世倒语称为“秋千”。与此说相关,明人陈卧子有诗句:“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

古时候,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才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子加上踏板的秋千。《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的春天,人们把长绳拴于高大的树叉上,女子穿着五彩缤纷的艳丽服装坐在上面,前后摆动,在空中起飞荡漾。唐宋时,荡秋千被称为“半仙之戏”,深受广大妇女的喜爱,清明荡秋千极为盛行。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宋、明直至清朝,清明荡秋千已十分盛行。

山东胶东一带除了有与其他地区相同的普通式秋千外,还有另外两种。一种是“旋转式秋千”:先在地上栽一木桩,桩上放一转盘,绕转盘系麻绳四对,搁置木板,戏者坐于木板上,用脚蹬地产生动力使之旋转起来,停飞自动。另外一种是“纺车式秋千”:此种秋千因形似纺车而得名。秋千两人戏荡,两端各坐一人,旁边有人助动,旋转如风车一般。

植树、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打马球、拔河、斗鸡、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禁火寒食,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大家要参加一些体育娱乐活动,以锻炼身体与愉悦身心。从本质上来说,清明节俗主要有两个主题,即祭扫与游乐。因此,清明节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节日,这其中既有祭扫祖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而在诸多游乐活动中,荡秋千就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

荡秋千,为我国清明节传统节俗之一。秋千,又被称为“攸千”。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时候被称为千秋,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传统游戏,相传春秋时期传到了中原一带。汉武帝刘彻将“千秋”二字倒过来称之为“秋千”。唐宋时代,荡秋千成为一种为广大女性所喜爱的游戏娱乐方式,据说有避免寒食日吃冷食伤身体的功效。天宝年间每至寒食节,宫廷中都会竖立起大量秋千,让后宫嫔妃、宫女们玩乐。后来传到民间,人们都争相效仿,于是逐渐普及开来。古时的秋千多是用树木的桠枝作为架子,再在上面拴彩带而做成,后来才逐步发展为现代的样子,即用两根绳索再加上踏板做成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锻炼人的身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勇敢精神,至今仍是一种为广大人民,尤其是儿童所喜爱的娱乐方式。

在全国各地,大都有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秋千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叫“转秋千”,形状像一把去了伞衣而撑开的伞架,一般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扎一个。用一根高六七米的大柱将一个旧的大车木轮架起来,周围再用绳子捆上四至八个牛锁头。人坐在牛锁头上,攥紧绳子,有人推动木轮,牛锁头就飞转起来。

打这种秋千有一定的危险性,人很容易就被转晕了,胆小的人不敢玩。打这种秋千要有一个老年人在旁边监督着,不能转快了。如果发现秋千上有人害怕,就立即叫停下来。另一种是“月秋千”,是一般人家所扎的,因总要跨前一个月头开始扎制,所以叫“月秋千”。竖两根粗壮立柱,加两对交叉的托梁柱,下端深埋在土中,或选取宽敞地方的两棵大树作立柱,上面结实地绑扎粗壮横梁。立柱上还要贴对联。拴秋千粗绳的环子用粗蜡条圈穿套在梁上,叫“拘”或“拘夹子”,可移动的叫“活拘”,固定住的叫“死拘”。下面吊着两条粗壮的绳索,绳索下垂距地面半米高处,穿上秋千板,用以踏坐。这种秋千,打法有很多种,有坐着打的,有跪着打的,有站着打的,有一个坐着一个站着的,还有两个人都站着的,不一而足。在山东安丘等地,人们习惯于东西方向打,而且多是向着东蹴,有“朝东不朝西,朝西烂肚皮”的谚语。荡秋千时,先在秋千杆的顶端绑上苍翠的柏枝,并系上铜铃铛。只要秋千一动,秋千杆上的铃铛便叮当作响,柏树枝子也摇摇晃晃,更加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还有一种叫“蹾秋千”。这种秋千与普通秋千的架子基本相同,主要由秋千架和横梁构成,只是另在梁的中间固定一个滑轮或铁圈,再在秋千板的中间拴一根秋千绳,将秋千绳穿过滑轮或铁圈。这种秋千只能由一个人玩,玩者站在秋千板上收起绳子,提起自身。如果不得要领,只要一离开地面,就会被蹾一下子。

此时玩者仰面朝天,围观者则捧腹大笑。这种秋千常常是玩者的头先触地,危险性非常大。只有将拴板子的那根绳子紧紧揽在怀中,才能避免挨蹾的危险。

打秋千的基本动作是“驱”(趋)。即站在坐板上,牢握粗绳,用力躬身、屈腿、下蹲、直起、挺身、扩胸。自己驱不起来就靠别人送,执绳荡起。打秋千的花样很多,有站、坐,有单、双、带人驱等多种。打秋千以“平了梁”,即秋千板与横梁平行,甚至“过了梁”为技艺最高,但也是最危险的,因此民间有“骑马、坐船、打秋千”的三险之说。

清明这天打秋千的主要是女性,尤其是闺中女子,因此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在青岛即墨,人们非常重视清明节,这天早上一起床,人们就换上节日的服装,特别是妇女们,更是个个打扮的漂漂亮亮,到处串门,然后再去打秋千。如果秋千荡得高,就意味着生活会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别看平时的闺女、小媳妇腼腆羞答,但一打起秋千,这些穿红着绿戴柳插花的女子们竟“野”得骇人,双人扎对驱平梁的大有人在,其飒爽、飘逸的英姿令人赞叹不已。而在打秋千时,小伙子们送、推、检查、修理,因而总是会得到女子们好感的,也成为一种男女双方互生爱慕之情的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