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丨他裸辞创业 做出两家百亿上市公司

先行者丨他裸辞创业 做出两家百亿上市公司

编者按:创业如同一场探寻未知的冒险,行走在随时可能裂开的冰面上,需要巨大的勇气与非凡的毅力;创业也像打怪升级的游戏,只有迈过一个个关口,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与智慧。当然创业也并非无迹可寻,现实商业世界有大量生动案例,那些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成为创业者镜鉴的宝贵财富。我们推出《先行者》系列栏目,讲述知名企业的创业故事,以飨创业者。

先行者丨他裸辞创业 做出两家百亿上市公司

在20多年前的2000年,如果你年过而立,家庭和睦,有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可能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继续这样的生活,直至平稳退休。

不过,出生在西安的严建亚,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裸辞创业。

多年后,他给出自己的创业冲动是:作为家里长子,自己应该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这样一个朴素的理由,从此让“三尺讲台”上少了一名“严”姓的教师,而“科技创业”的队伍中多了一名坚韧不拔的“严”姓创业者。

为了创业 他捡过二手设备 倒贴家中积蓄

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上市

巨子生物在港交所上市

与多数人的印象不同,严建亚创业的“首战”,并非三角防务,而是巨子生物。

选择生物蛋白这一当时并不为人熟知的“冷门赛道”,主要是“技术驱动”。严建亚本身便是化工教师,有相关领域的知识基础,而其妻子范代娣作为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手中更是掌握着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技术。就此,一家由技术成果转化催生的科创企业诞生了,谁也不会想到,这家企业会在20年后成为“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行业巨头。

巨子生物的起步,并没有因为技术理论方面的基础而一帆风顺,创业要克服的困难同样不少,首要便是资金问题。

2000年,西安巨子生物有限公司成立。与现在每年数十亿元的营收相比,彼时他们的公司仅有18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室,只有三名员工。由于夫妻双方都出身“象牙塔”,没有经营公司的经验,因此创业初期公司根本没有收益,全靠家里积蓄补贴公司运营。

而更大的一笔开销是购置专业设备。为尽量节约成本,范代娣从美国实验室得到一些二手设备,这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无奈之举。好在最后幸运之神还是眷顾了他们,经过无数次试验,他们的科研项目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终于取得技术性突破,足以搭建成熟的产品生产链。

2008年,在成都召开的皮肤医学大会上,巨子生物正式推出基于重组类人胶原蛋白技术的产品——可丽金系列,这对于市场产生极大的震动,巨子生物因此声名鹊起。2022年完成港交所上市后,如今的巨子生物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四个工厂、12万多平米的现代化大型上市企业,市值超过300亿元。

为技术突破 40多岁 他重新成为学生

三角防务

三角防务

如果说当初辞职创办巨子生物,是为了改善生活这个“朴素理想”,那么后来创办三角防务,更多的则是为圆严建亚儿时的“军人梦”。高考时因视力问题,严建亚无缘参军,但他内心依然对国防事业怀有无限的向往,这成为日后他的一块心结。不过身处“国防工业重镇”西安,让他看到一个“曲线”助力国防的新路径。

2003年他成立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为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和核工业等国防工业领域的企业和单位提供服务。在国防工业领域了解越深,严建亚对于当时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的困境便认识更为透彻。

或许出生于那个年代的人对于“国家技术自强”本身就有一种特别的执着,一次在去巴黎参加航展时看到波音飞机掌握的起落架技术后,严建亚暗下决心:既然锻造飞机核心部件外国能做,中国一定也可以!

事关核心技术突破,自然也需要从源头开始攻关。

从那次巴黎航展后的三年时间里,严建亚开始着手调研,前后跑了二十多个机构和高校,才在清华大学找到线索——钢丝缠绕坎合技术,或许这正是做大型锻压机的关键。于是已经40多岁的严建亚,开始跟着清华大学机械系一群20多岁的学生一起听课、做实验,在40岁的年纪为了创业再次成为“学生”。

“要么就不造,要造就造最好的、最先进的。”怀着这样的理念,2007年严建亚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为首的技术人才团队,研究出用钢丝缠绕坎合方法制造4万吨模锻液压机技术,且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而从“技术储备”转化到“工业产品”的过程中,严建亚一头撞上的还是初次创业时的“老问题”——资金,而且这次资金规模更大。据严建亚回忆,建厂时预算是1.95亿元,工厂实际建起来光设备就需要投资8亿元。

经过多方奔走,严建亚最终获得银行同意贷款8年期的2.5亿元资金,这依然未能达到预期。为此严建亚提出一个创新性的想法,即引入了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方面解决了紧缺的资金问题,同时也对三角防务进入国防工业体系带来了帮助。

为打开市场 两年当中他住院6次

经过多方的合作,三角防务的资金终于不再是问题,然而这并非严建亚面临的最后一道关卡。

2012年9月工厂正式落地,但严建亚心里的压力并没有因此放下,甚至更为加剧。因为没有订单,刚建成的生产线只能处于待工状态,一天光利息、人员工资、电费等就要30万元左右。巨大的压力直接作用于他的身体健康,据严建亚自己回忆,那段时间里他两年内住了6次院。但即便如此,他也没停下开拓市场的脚步,因为订单就是工厂的生命线。

历经半年的奔波,严建亚终于打开了市场,拿到了第一笔3000万的订单,这是他实现国防工业梦的第一步,也是敲开“民参军”这扇大门的钥匙。后来的故事便较为熟悉了,2016年三角防务挂牌“新三板”,2017年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阶段,2019年三角防务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开盘,迎来上市的高光时刻,成为陕西省第51家A股上市公司。

2020年严建亚获得西安市“市长特别奖提名奖”,该奖项旨在颁发给为西安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团队。同样获此殊荣的还有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等,这些在陕西实现了创业梦想的先行者,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更成为了无数“后来人”科创之路上的标杆。

如今,57岁的严建亚已经很少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或许是有感于先后两次创业遭遇的“资金困局”,现在的他更多的是以投资者身份出现,挖掘新兴创业者。如北交所设立后,陕西第一家申请挂牌新三板的公司陕西信泰航空,其背后便出现严建亚的身影;此外,三角防务联合陕西上市公司三人行,共同出资设立“西安三航众行新材料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开始频频在创投领域谋求布局……

当然,在今天的陕西,创业环境已更加优越,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国家“双中心”城市建设的带动下,各类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市场化平台纷纷出现,“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助力,也正在让陕西的科教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同时,陕西科创者的创业之路无疑会更加通畅。

秦创原总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