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力作!大型通史国乐剧《灞上》 重磅来袭
陕西
陕西 > 旅游频道 > 正文

又添力作!大型通史国乐剧《灞上》 重磅来袭

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来,灞桥区在文化旅游发展工作中,以辖区丰富文旅资源为抓手,以打造区域品牌为目标,积极指导、动员辖区小微文化企业,立足区情,创树精品,打造了一批优秀的文化文艺作品。

创新力作 先睹为快

踏歌而行,声蕴华夏。方寸灞上,表里中国。用传统乐器演绎祖先故事,以华夏乐音重现古典中国,听见你我心中的华夏。这是灞桥区辖区小微文化企业长安踏歌(西安)音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出品创作的国乐剧开拓之作——《灞上》。国乐剧《灞上》历时三载,以白鹿原、灞河两岸为基础,讲述了“灞上”的千年历史文化,其剧本、表演、音乐、舞蹈、服饰、道具皆为原创,是50余名文化艺术团队的精心力作。

聚合资源 深耕文化

图片

陈建淅,作家、影视编剧、文化产业创意专家,深耕于文化产业,专注图书及影视写作,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代表作有《帝陵》《丝路大遗址》。

在剧本创作中,描述、呈现中华文明传承不绝的优秀文化基因,通过挖掘灞上文化的一点一滴,实现与长安文化的彼此联动,在新的时代演绎“长安大历史”篇章,这些也正是他创作本剧的初衷。

“《灞上》的四幕剧情前后衔接,构成了中华文化(从春秋到隋唐)从创生到遭遇冲击,再于混乱低谷中酝酿新生,直到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完整周期。每一幕剧情的衔接,都尝试体现“出入”的概念,不同的人物、事件所承载和代表的文化内涵从灞上而入,生机勃勃,昂扬奋起;又从灞上而出,积蓄力量,以待来时;最终,还是回到灞上,融合创新,血脉延续,犹如灞上之地,雄健伟岸,生生不息。”

图片

于剑飞,第三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音乐音响奖提名,代表作有《琵琶行》《丝路花雨 数字版》《帝陵》《丝路大遗址》,国乐剧《灞上》导演、作曲。

通过几年的积累和探索,他选择了《灞上》作为新的国乐剧主题素材,是作为西安人对于家乡历史题材的历史责任感。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长安东部灞桥需要一个文化IP,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故事讲的更精彩;灞上,作为长安的东大门,见证了太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它是长安千年变迁的见证者和长安文化的承载者,希望用作品替‘灞上’这位见证者发声,传递人文精神。”

融合元素 打造IP

图片

在近期的国乐剧《灞上》发布暨灞桥区文化艺术数字创作基地揭牌线上直播活动中,剧中总策划吴小进,导演、作曲于剑飞,编剧陈建淅等创作团队人员及主要演员悉数亮相,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并现场演奏展示。依托隋古灞桥数字复原场景,运用“文化+数字”理念,将剧目通过数创直播间展示。

国乐剧《灞上》是跨越中国五大时代的一部文化大剧,展现了从秦汉到隋唐长达千年的中华历史,30位历史人物将款款登场,120分钟原创国乐舞台演绎,8大国乐乐器齐聚视听盛宴,煌煌国乐奏响“灞上之人”故事。

国乐剧《灞上》的推出,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是“地域文化”向“文化地域”转承的品牌文艺作品。下一步,灞桥区将依托辖区“汉文化”“仰韶文化”“灞桥灞水灞柳”文化,努力搭建更多促进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桥梁,持续打造灞桥文化名片,全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大西安东拓文化魅力。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水墨丹青,看见中国本色;

红袖翩跃,一眼望穿千年;

国乐剧《灞上》将于9月20日15:00、19:30在西安浐灞保利大剧院进行首演,欢迎大家走进剧场,把耳朵浸入时光,将心灵沉入古韵,与剧中的人物踏歌而来、且歌且行,通过《灞上》的真情演绎,感受灞上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