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发布|近三年陕西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 金额17.38亿元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政在发布|近三年陕西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 金额17.38亿元

10月1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出席,介绍陕西省科技教育中心建设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西省科技厅深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动力、添活力。按照科技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要求,依托省内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创新科技合作模式,着力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项行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60多所大学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赵怀斌表示,陕西举办海内外科技培训班,加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依托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路径。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500余项,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15期,为墨西哥、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科技人员270余人次。

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倡议并组建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8年来,联盟逐步完善机制建设,发布了《西安宣言》等文件,大力推进丝绸之路沿线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播、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目前,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60多所大学加入联盟。

已形成7家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据介绍,陕西争取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陕布局,启动建设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新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打造对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体系。目前,在国家科技部大力支持下,西北大学获批建设“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我省正在全力推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力争在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及绿色农业高效生产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陕西科技支撑。截至目前,陕西已形成7家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4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体系。

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致发布辞

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致发布辞

建成海外科技示范园区10个

近年来,陕西在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国家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创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合作机制,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建成海外科技示范园区10个,推广传播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依托科技园区推动农业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

累计申请国际专利102项

陕西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突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疾病与健康、现代农业、清洁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近年来,省内产学研机构共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50余项,累计获支持经费近3亿元。据统计,在现代农业、新材料、地球科学等领域开展合作,累计申请国际专利102项。近三年我省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金额17.38亿元。”赵怀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