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发布|陕西目前已形成“两平台、三联盟”为主的交流合作局面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政在发布|陕西目前已形成“两平台、三联盟”为主的交流合作局面

10月11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出席,介绍陕西省科技教育中心建设进展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王海波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陕西省积极发挥高校资源富集优势,以新时代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为蓝图,进一步加大陕西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交流不断走深、走实,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陕西教育贡献。

自“两个平台”建设以来,累计有60多个国家参与活动

陕西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作为,为中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鼓励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形成“两平台、三联盟”为主的交流合作局面。

王海波表示,自“两个平台”建设以来,累计有60多个国家的12000余名国内外专家参与活动,签署合作协议200余项,成立各类联盟和教育研究机构20余个,有效促进了中外教学科研工作者的互动交流,强化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互融互通,搭建了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共享、协同创新、高效共赢的重要纽带。

从发布会上获悉,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由西安交通大学于2015年首倡发起,目前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所高校加入并开展了多元交流合作,为推进丝绸之路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已有来自17个国家的105所职业院校等机构加入,为“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农业领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三个方面强化共建“一带一路”所需人才支撑

“培养大批与‘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相适应的人才,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的基础保障。”王海波介绍,陕西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参与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具备高技术素质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陕西省还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为原则,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着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职业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留学陕西”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

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增加至46个

为持续促进陕西省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发展,截至2023年8月,全省共有27所高校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增加至46个,不断扩大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加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加强国别区域研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通用语种新专业和复语教育,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据了解,自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与中亚五国的教育交流合作,实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同中亚五国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积极落实了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