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阳,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齐振民出席,围绕“扎实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有力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阳表示,今年以来,陕西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统筹资金、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精细化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加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与产能释放紧密衔接,闭环服务直到项目达产达效。截至11月底,全省已竣工建成省市重点项目1214个、总投资5823亿元。
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陕西建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项目767个、总投资2866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1808亿元、纳税102亿元、带动就业9.9万人。其中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扩产项目建成12英寸集成电路用硅片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极大提升了陕西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水平。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成了电动总成、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工厂,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00亿元。总投资2亿美元的杨凌麦肯速度项目I期是陕西省近三年以来外省直接投资农业产业化最大的项目,建成了年产10万吨薯条及其他薯制品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阳
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陕西建成公路、地铁、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27个、总投资1004亿元,新增公路里程306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6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247万立方米。引汉济渭工程正式通水,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陕西省首条跨市运营的地铁1号线三期建成通车,线路全长10.61公里,成为加快西咸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轨道交通经济线。咸阳高科一路跨渭河大桥建成通车,这是西咸一体化推进的又一成果,不仅便利了百姓通勤,更借助咸阳高新区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优势,促进区域融合与产业发展。总投资127亿元的京昆高速公路蒲城至涝峪段改建扩容工程建成通车,全长126公里,该项目施工组织难度大、技术管控要求高,项目的建成缓解了蒲城至西安、汉中至西安方向的通行压力,促进了陕西省与华北、西南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本月末,陕西省还将建成通车丹(凤)宁(陕)高速公路,全长260公里,该项目将打破商洛与陕南中西部地区的地理隔离,同时实现与沪陕、福银、包茂、京昆四条国家高速公路的便利转换,为构建陕南地区内联外达、布局合理的高速公路网络奠定基础。
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建成投用学校、医院等重点社会民生项目160个、总投资497亿元,新增病床4945张、新增学位4万个。总投资3.5亿元的陕西省艺术馆扩建工程建成开放,这是一座有特色、有品位的复合型公共文化新空间,可为市民提供音乐、舞蹈、美术等全民艺术普及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总投资58.4亿元西安红会医院北院区一期建成开诊,项目着眼国家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大力提升和改善全省及周边省区群众就医条件。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齐振民
此外,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齐振民介绍了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在今年工作中有的创新举措,他表示今年以来,围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省发改委采取了一些创新做法,有力促进了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工作机制上,进一步强化工作专班,增强工作力量,在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项目推进、要素保障、融资服务、督导服务五个工作组,五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有效衔接,共计召开分析研判会20余次,开展督导帮扶活动10余次,印发工作简报74期,有力推动了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开展。
在推动落实上,针对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缓慢的问题,挂牌督办专项债券项目116个、手续222项,集中人力、集中时间攻坚克难,目前74个项目、135项手续已办结;针对部分项目资金支付率低的问题,挂牌督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28个、能源项目67个,在抓落实、破难题、见实效上聚力用劲,目前37个项目问题已得到解决。
在先行先试上,针对部分企业办理手续不够快捷高效的问题,我们联合9个厅局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力争企业一次报送项目全部审批材料、一次领取全部批复文件的创新服务,实现选址即设计、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目前在线平台审、核、备事项办结率突破95%,为运行以来最高。
在服务企业上,针对部分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信息来源单一的问题,我们上线投资项目金融及中介服务平台,为项目业主和服务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业务撮合服务;依托“秦信融”平台,全量归集企业经营信息上亿条,上线金融产品1404个,累计实现交易387.97亿元。
“各地市也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破解项目建设难题”齐振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