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紧抓机遇加速布局 探路老年友好型城市转型

渭南市临渭区:紧抓机遇加速布局 探路老年友好型城市转型

2023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占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2.17亿,占15.4%,已从联合国标准所示的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数量及比重的不断攀升,是新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也对现阶段开展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渭南市临渭区紧紧围绕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作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重大战略,以加快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抓手,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人才培育,为发展银发经济,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把老有所依落在实处

“楼下看病,楼上养老,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在养老服务与护理院医疗资源共享的临渭区杜桥医养中心,不仅有专职医生24小时在岗,定期巡诊,还提供生活照料、医疗诊治、专业护理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从养老到医疗“零距离”。

“这里一天到晚都有人陪着我,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解决,洗头、洗脚、洗澡、理发,包括刮胡子、剪指甲都有人帮我去做,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4月19日,入住老人辛景生告诉记者。

零距离就医、微负担养老、专业化康复、全程化护理、个性化宣教、多元化活动、人性化关怀(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的“杜桥养老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杜桥医养中心的医养结合并非个例。近年来,临渭区致力于高水平开展养老照护,打造多元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区构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了“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模式。

“我们重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项目、中心敬老院运营项目建设,打造解放街道陕西路社区、杜桥街道三贤社区等养老服务样板社区,提供医疗护理、健康管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临终关怀与死亡丧葬等服务。”孙金柱告诉记者,“此外,还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农村敬老院、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建设,着力打造以医、养、教为特色的城乡村(社区)养老服务小院。”

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首先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进行城市适老化改造。

2019年,临渭区被财政部、民政部列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后,便围绕专业机构养老载体建设,建成了区中心敬老院,完成了崇凝、官路区域性敬老院提升改造,支持9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2023年,临渭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城市,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被正式写入市、区两级《政府工作报告》。自此,临渭区确定了665个家庭养老床位改造和930户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完成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280户(城市170户、农村110户),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正在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

城市的适老化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近年来,临渭区围绕城市养老载体建设,建成1个区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57个日间照料中心,新增950张养老床位;围绕农村养老载体建设,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32个,改造完成了15个示范型农村互助幸福院,形成了农村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生活有保障”的服务模式。

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让老年人从养老变“享老”

“大爷,我看您这血糖比较高,建议您最近饮食要清淡一点。”在临渭区杜桥街道国贸社区银发服务驿站里,几名中医大夫正在为辖区群众开展每周定期的爱心义诊。

此外,社区还新增了营养餐厅、中医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养服务项目,让辖区内的老人们欣喜不已。

“现在除了在医养中心康养外,在小区和家里也能享受到养老上门服务,真是让养老变成‘享老’了!”

近年来,临渭区紧密联系养老服务工作实际,多形式推动养老工作创新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成为其中“关键一招”。

支持引导各街道社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着力打造银发服务驿站新品牌,联合社会组织、企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老年服务格局,做好做优养老服务。

在驿站,老人们不仅可以就近享受到针灸艾熏、药膳医疗等康养服务,还能在“老年学堂”里参加书画、舞蹈、知识讲座等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老有所依,还能老有所乐,身体健康和精神生活得到双重保障,真正打通老年服务“最后一公里”。

“这条街上店铺出售的各种产品都是我们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的,不管是食品、保健品,还是锅碗、桌椅都一应俱全,我和老伴每隔一段时间就来逛一逛,家里缺啥在这里就能补啥。”4月19日,在渭南市临渭区银龄金街,67岁的王淑敏老人提起刚买好的一袋姜糖笑呵呵地说。

正如王淑敏老人所说,在银龄金街,可以看到每家店铺橱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老年用品、健康食材、适老化家具等适老产品,走进银龄金街仿佛进入了老年人的专属“新天地”。

据了解,银龄金街项目是由临渭区民政局联合东秀星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银发经济试点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旨在服务全市老人,打造银发经济美好生活示范区新高地。

“银龄金街专门为老年人打造了适合他们吃穿住用行的养老服务综合街区,从供给侧出发,方便老年人去购买他们需要的产品。”黄秀娟告诉记者。

“依托银龄金街养老综合服务体项目,我们将展示和消费结合在一起,展示适老化的家居装修和家具,吸引有条件的家庭对住房进行适老化改造。”黄秀娟介绍,“同时,我们还将在银龄金街引入适老化产品生产,进一步延长养老产业的产业链,并逐步形成前店后厂模式。”

2023年,临渭区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散居孤儿等困难群众探访行动的实施方案》,确定探访对象3633户4747人,开展探访2.2万人次,提供关爱服务4.2万人次,圆梦微心愿36条;市、区两级通过购买服务、联系社会组织等已开展多次专业化服务,全区1327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和200户农村低保人员已委托第三方实施探访关爱服务;在陕西路社区、新民社区、东风社区开展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公建民营工作;联合区慈善协会,推进“幸福家园”项目,破解农村幸福院运营难问题;培育351个社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或志愿者队伍,为居家老人开展送餐保洁、家庭医生等服务……

临渭区正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完善老年服务支持体系,提高老年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周会长’,今天气压比较低,你感觉身体状况怎么样?有没有出现胸闷的情况?”在临渭区杜桥医养中心,亢晓翠正在照顾周耀木老人起居。

据了解,87岁的周耀木老人,刚来医养中心时,患有脑梗,失能失智,语言和行为经常不受控制,护理起来难度较大。

但亢晓翠和其他护理人员从未有过抵触情绪,而是一直保持耐心安抚周耀木老人的情绪。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针灸等物理疗法的治疗下,周耀木老人的身体眼看着一天天好了起来。

“经过7个多月的治疗,周耀木老人不仅可以正常交流、独立下地走路,今年过年时还发挥自己的书法专长,给杜桥医养中心写了一副春联。”亢晓翠说。

在周耀木老人康复后,工作人员和老人们纷纷推举周耀木老人成为了杜桥医养中心老年人民主管理委员会的“会长”,所以大家平时都称呼周耀木老人“周会长”。

“这么称呼我,还怪不好意思的。”周耀木笑着说,“我现在身体比以前要好多了,多亏了咱们医养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非常有耐心,工作也很细心。”

“我们现在的团队已经越来越专业化、标准化、年轻化,为‘夕阳红’培养‘朝阳’人才,是我们的目标。”临渭区杜桥康养中心主任肖茜说。

近年来,临渭区不断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召开了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聘任仪式暨银发经济工作推进会、银发经济研究院中期汇报会暨特聘研究员聘任仪式,结合银研院工作计划与任务清单,深化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地合作,聘任38名中医药、食品医疗等专业教授为研究员,5名银发企业负责人为特聘研究员。

“我们建立了以研究院为纽带,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日常性推动、阶段性汇报的良性循环工作机制。”临渭区银发经济研究院院长罗竞男说。

同时,临渭区还注重银发人才培养,定期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活动,组织银发经济研究院工作人员前往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银发健康食品研发,推荐17名研究员参加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学习先进理念,激发创新思维。

此外,临渭区打通科研成果转化、产品升级研发、产业转移促进等环节堵点,推动银发产业作为临渭主导产业的相关研究走深走实。“我们为了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研究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研制秦如玉面包、艾绒升降调节枕等银发产品,推进老年护理裤、3D中药鞋垫、中药润肠贴、3D中药护腰等新型实用专利的研发及申报。”罗竞男说。

供稿单位:临渭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