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二战期间中缅印战区美国部队最高司令官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和美军观察组成员保罗·多姆克的后代一行四人在重庆市外办二级巡视员马勇、史迪威研究中心主任陶燕等领导和学者的陪同下参访延安红星园。
左起:重庆市外办二级巡视员马勇、原延安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霍静廉、原延安市政协副主席申延生、美军观察组成员多姆克外孙女莎拉·斯特林、美军观察组成员多姆克女儿葆拉·斯特林、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大卫·邦斯、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安德鲁·邦斯、延安市友协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媛、红星园创始人马逸飞、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赵红
史迪威将军参加过一战和二战,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有深刻的认识,被誉为“美国军界的中国通”。抗战时期,史迪威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国部队最高司令官等职,在他的推动下,1944年7月第一批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为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直接交往创造了条件,也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的开始。2015年9月2日,史迪威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期间,结合自身的经历、感受和分析,向美国军方和政府发回了大量关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报告,对美国政府和人民更加了解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了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发挥了重要的意义,甚至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一度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为中美两国人民在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斗争中结下深厚情谊。
到访团一行抵达延安后,延安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媛代表延安市外办致欢迎辞时表示,今天我们重温历史、我们铭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国际友人,我们也希望加强中美民间交流交往,共同把旧金山愿景变为现实,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到访团一行首先参观了红星园“国际友人在延安图片展”,原延安革命纪念馆副馆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教授霍静廉现场讲解了美军观察组来延安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与中共方面的密切配合以及对中国革命产生的积极影响。美军观察组成员多姆克女儿葆拉·斯特林表示,参观后感到很震撼,尤其看到美军观察组展区父辈们的珍贵照片非常亲切,也很感动,到了重庆和延安能强烈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前排左起:霍静廉教授、马逸飞、重庆外办马勇巡视员、英语翻译、葆拉·斯特林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大卫·邦斯和安德鲁·邦斯在史迪威照片前合影
美军观察组成员多姆克女儿葆拉·斯特林和外孙女莎拉·斯特林在多姆克照片前合影
参观结束后,在红星园会议中心进行了简短的座谈,红星园创始人马逸飞在致辞中欢迎了国际友人后代一行到访红星园,简要介绍了建设红星园的缘起、意义、对斯诺精神的传承以及目前接待国际友人的情况。他表示期盼以纪念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8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邀请更多美军观察组成员后代来到延安,重走父辈们走过的路,回顾那段峥嵘历史,了解今天的中国和延安。期待共同努力,影响和感染中美两国青年一代传承这一段经历了战争洗礼的友谊,增进中美人民友好、促进交流与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引下结出实实在在的果实,造福两国人民。
重庆市外办二级巡视员马勇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和几位外宾从重庆到延安,是一次友谊之旅,也是一次寻找友谊和追求友谊之旅,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尤其是民间交流。我们的先辈们在80年前开创的这段友谊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特别是来到延安,看到马逸飞这样的民营企业家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民间外交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更被马逸飞的这份情怀所感动,红星园非常有意义。
重庆市外办二级巡视员马勇致辞
马逸飞向外宾赠送象征“吉祥”、“友谊”的由延安红星园设计的剪纸艺术品
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推进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2011年12月8日红星园创始人马逸飞应邀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深受启发,下定决心建好红星园。到访团一行路过红星园文体中心时饶有兴致的与马勇、袁媛、马逸飞切磋乒乓球,感受和回忆乒乓友谊。
马勇与安德鲁·邦斯
袁媛与大卫·邦斯
马逸飞与安德鲁·邦斯
原延安市政协副主席申延生、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延安大学文学院师生代表一同在红星园参加了上述活动。
供稿单位:延安红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