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田江出席,介绍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田江表示,2019年,黄河战略提出以来,全省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牢记“国之大者”,以“省之大计”“民之大事”要求,突出抓好治沙治水、污染防治、结构调整、惠民利民等重点工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开展省级奖补工作,累计安排奖补资金4亿元
在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战略实施方面。陕西建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印发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要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专项规划,明确各阶段各领域重点工作任务。修订渭河保护条例,深入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开展省级奖补工作,累计安排奖补资金4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黄河专项28亿元,居沿黄9省区前列。
新建淤地坝177座,完成营造林2636万亩
在加强水土保持,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方面。陕西全面启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新建淤地坝177座,完成营造林263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年均入黄泥沙量较上个十年减少三成。古贤水库、东庄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突出抓好渭河、北洛河等防洪治理,新建五级以上堤防866公里。“一库一策”推进尾矿库综合治理,完成闭库销号29座。
完成干流105个问题排污口整治,黄河干流(陕西段)全线连续两年水质达到Ⅱ类水质
在狠抓污染防治方面。陕西深入实施延河、泾河、无定河综合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26条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标准。完成干流105个问题排污口整治,开展新一轮干支流排污口排查并纳入台账管理,黄河干流(陕西段)全线连续两年水质达到Ⅱ类水质。黄河流域114座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流域国考8市平均优良天数较2019年增加6.7天。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田江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44万亩,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8%
在聚焦节水控水方面。陕西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开展地下水超采超载治理,关中地下水超采区水位较2019年上升5.1米。推广富平治水经验,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44万亩,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8%。建成延安引黄等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实现先期通水,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顺利贯通。以工业利用、绿地浇灌、农田灌溉为重点,持续推动再生水利用工作,西安名列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首位。
流域城镇化率较2019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在结构调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陕北启动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谋划推动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等高端能化项目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较2019年增长126%。加快西安“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速。流域城镇化率较2019年提高3.5个百分点,苹果、猕猴桃等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延安成功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
针对“陕西下一步将如何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保障黄河安澜和全面绿色转型”这一问题,徐田江谈到,陕西省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广高西沟村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实施固沟保塬项目,强化拦沙坝和病险淤地坝的加固与改造。同时,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及干支流排污口的专项整治,加快推进“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及沿黄防护林的提升项目,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的攻坚战。
“陕西将充分发挥省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研究重大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通过推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共同管理的新局面,并鼓励树立和推广典型经验。同时,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任务,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徐田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