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冀峰,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何建军,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邱轩洛出席,介绍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冀峰介绍说,陕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21年的67.86%增长至2024年的72.20%。高质量发展总指数较提升1.3分,为打好黄河流域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陕西依托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将产业发展作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充分挖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潜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启动“黄河中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产业创新链,5年来,累计部署实施项目523项,支持经费7188万元。通过定向委托、厅市联动、企业联合等方式,部署开展沙地治理、尾气净化、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等重点技术攻关37项。设立“引汉济渭”基础研究专项,围绕水量联动调配、大口径输水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结构优化、黄池沟配水枢纽设计、复杂地质环境下盾构施工技术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陆续支持经费达到9000万元。
为提升黄河流域产业创新能力,陕西发布《陕西省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遴选发布煤矿废水再生利用、城镇污水脱氮除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尾矿资源化利用、水资源保护、渭河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黄河流域防沙治沙等实用防治新技术科技成果。2021-2023年省科学技术奖励中,在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共有79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9 项、二等奖 40 项、三等奖 20项,其中40余项已在省内推广应用。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陕西布局“光伏产业”“零碳智慧能源系统”“氢/电新能源商用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认定“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组建“黄河流域中段矿区(煤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煤炭绿色开采与矿区环境保护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多领域、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以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聚集区为引领,科技型领军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组织,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下一步,陕西省科技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催化新质生产力上再加力,建设好“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以新产业培育和产业深度转型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