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汉长安城遗址区群众用上黑河水!
历时117天、210余公里管道、覆盖33个村、惠及约13万群众……12月31日,随着清澈的自来水缓缓流入汉长安城遗址区千家万户,标志着汉长安城遗址区农村供水工程项目正式通水,历史性解决了遗址区长期以来的饮水难题。这里的群众用上了优质、清澈和安全的黑河水,直呼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遗址区群众新年喝“新”水
12月31日9:30,在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张家巷村,汉长安城遗址区市政自来水通水仪式正式举行,遗址区群众代表等数百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你看,水龙头一拧开,水就流出来了。水量大、水质清,喝得放心,用得方便,再也不用担心水量不足的问题了,新年喝上‘新’水,这是我们最好的春节‘礼物’。”11时,张家巷村民张长江在自家厨房里洗着碗,看着水龙头流出白哗哗的水,在指尖肆意地流淌,连连发出感慨。
春节将至,自来水饮水工程引水到户的消息让大家激动不已,欢呼雀跃着共同接收这份最好的春节“礼物”。新年喝“新”水,通上自来水了,村民崭新的生活也在悄然开启。
上下一心 历史难题终得解
汉长安城遗址,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位于西安市西北部,涉及未央区管辖范围约36平方公里,其保护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按照现行文物保护规划要求,一直没有实施市政自来水管网建设,群众只能通过自备井等方式解决生活所需,是西安市主城区内唯一未使用市政自来水的区域,也是西安市农村供水长期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更是遗址区内群众长期热切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近年来,未央区虽已采用“分质供水”“集中水处理”等措施初步解决了群众用水问题,但群众生活和生产发展用水得不到充分保障,影响群众日常生活,制约遗址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未央区迎难而上,将其列入2024年全市“30件为民实事”和市级重点项目,举全市之力系统推进,终于实现了这一民生工程的圆满落成。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为其奋斗和努力的人。
“按照相关政策,遗址区域内施工必须在特定范围内,深一寸不行,浅一寸也不行,我们的施工方案改了又改,方案进行了八次变更,才最终敲定。”未央区农林水务局工作人员董炜说。比如计划中有一条管道,但是涉及长乐宫,因此要重新调整管网;项目难点之一为跨河,管道需要穿过四条河湖,穿越点达到八处,既要结合文物保护,又要结合河道管理部门意见,给选址带来很大困难,经过无数次踩点、勘探、论证,最终采用市政直供形式经输水管道敷设与现状村内预留接水点接通这种最优方式,既保护遗址,又保证了群众用水。
清泉涌流润民心
喝上市政水,温暖群众心。据悉,该项目作为西安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重点民生项目,全市上下无不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终于建成了全面覆盖遗址区33个村的管网体系,实现了遗址区约13万群众用上“稳定水、放心水”的夙愿,彻底告别为吃水、用水发愁的历史,用上方便、安全、稳定、放心的自来水。
临走时,村民张长江正在查看门口新安装的水表,“水用完了,拿着水卡到村委会充值就行,方便着呢!”张长江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今后将从“抄表到村”过渡到“抄表到户”,村民们用手机就可以实现网上缴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迎着问题上,盯着目标干,用行动兑现郑重承诺,用结果回应百姓期盼,让“优质水”“放心水”流淌进千家万户,让幸福滋润百姓心田。
未来,这里的群众生活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