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老师来了!“夸父”带交附学子穿越文史时空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站内

AI老师来了!“夸父”带交附学子穿越文史时空

当机器人站上讲台,课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人形机器人“夸父”。它不仅能妙语连珠,还能实时互动,与师生们共同探讨历史与汉字的奥秘。这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课堂,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无限可能。

人机共探: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

在《走进陕西文物,走进中华文明》的历史课堂上,王丹妮老师刚开口,“夸父”便抛出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会吃?”学生们瞬间兴奋,纷纷举手抢答。“夸父”则结合青铜食器、成语文化,一步步引导大家探寻文物与美食文化的渊源。何尊、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灌壶等珍贵文物也在课堂上逐一亮相,师生们通过动手演示、视频解析,沉浸式感受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精妙设计。

而在《汉字之美》的语文课堂上,“夸父”化身蒋彤老师的互动助教,引导学生从“六书”入手,探索汉字的奥秘。抢答环节,“夸父”机智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在“汉字与中华文化”讨论中,学生们围绕“武”“和”“仁”哪个更能代表中国形象展开辩论。面对激烈讨论,“夸父”沉着回应,从“和”字的历史渊源到现代意义层层剖析,赢得阵阵掌声。

课后互动:AI让课堂更有温度

下课铃响起,师生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夸父”刚走下讲台,就被学生们团团围住。“夸父,你最喜欢哪件国宝?”“AI能学会古人的书法风格吗?”“你觉得数学难还是文史难?”面对层出不穷的提问,“夸父”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因刁钻问题“卡壳”,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同学们还尝试模仿“夸父”走路,与它握手、拥抱,近距离感受这个AI老师的魅力。科技的冷峻感,在这场妙趣横生的互动中,变得温暖而生动。

教师观点:AI重塑课堂,而非取代教师

面对人工智能的加入,教师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英才部主任金浩泽指出,在AI深刻影响社会的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单纯刷题更重要。交大附中致力于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英才部副主任石鸿鹏鼓励学生主动拥抱科技,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为未来投身AI等前沿领域做好准备。王丹妮老师则表示,AI是教育变革的助力者,能为课堂提供丰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蒋彤老师更是形象地比喻:“AI就像一本武功秘籍,我们的目标是练成盖世神功,而不是担心被它取代!”她强调,技术是放大镜,让文字的细腻质感纤毫毕现;是透视镜,揭示文化基因的深层结构;更是反光镜,映照出人文教育不可替代的价值。

未来畅想:科技与教育的无限可能

这场人机共探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们体验了AI带来的沉浸式学习,也引发了对未来教育模式的深入思考。AI赋能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而机器人“夸父”的出现,不仅是课堂形式的革新,更是思维模式的重塑。它让知识学习更具趣味性与深度,也为师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机共育的教育模式或将成为新常态。AI如何真正融入课堂、助力个性化学习?教师如何与AI协作,实现更高效的教育方式?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学生和社会共同探讨。

让我们期待,更多科技赋能课堂的创新实践,为教育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