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领航低空经济新赛道 赋能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
陕西 > 全景 > 正文
站内

西安:领航低空经济新赛道 赋能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领航低空经济新赛道 赋能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安市颁布实施了多项行动方案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2024年6月《西安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提出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积极发展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催生培育低空经济关联设备,提升现代流通服务效能;2024年7月,《西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提出围绕六大领域,打造未来产业应用场景,低空经济产业位列其中,这座千年古都的低空正在解锁和印证“新未来”。无人机救援演练、无人机物流网络……千米低空,正迸发着新质生产力的璀璨光芒,一条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在西安加速形成。

随着西安航空城集团下属的西安蓝田机场正式获得中国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其凭借其枢纽地位与创新实践,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这座总投资超9亿元、占地约943亩的A1级通用机场,正以多元化场景应用和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自主空域链接产业集聚

作为西安市唯一具备自主空域的通用机场,西安蓝田机场凭借1200米跑道、2B级飞行区等硬核配置,为大力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开发拳头产品,扩大民品产值规模,推动无人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自2023年底试运营以来已吸引10余家头部企业入驻,形成涵盖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无人机测试、航空器维修的产业集群。目前累计起降架次超万次,业务规模稳居西北地区通用机场首位。

多元应用激活低空价值

应急管理部《“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救援体系。此前,西安蓝田机场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无人机灾害救援实战演练。FS100无人机在模拟秦岭山区“断网、断路、断电”灾情中,克服复杂地形,凭借先进设备对灾区进行实时侦察,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关键信息支持,展现出强大的应急响应能力。FS35E无人机在模拟鄠邑区工业配件紧急运输过程中,全程飞行时间约43分钟,模拟实际物流配送过程,测试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行性,为低空物流发展积累经验。

在城际物流方面,FP-98“狮子座”大型无人运输机已完成榆林至蓝田580公里货运首飞,载重1.5吨的冷鲜羊肉仅用2.5小时直达西安,这一突破性航线将传统8小时的陆运时效压缩70%。与国务院《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的政策导向精准对接,不仅为高效生鲜物流网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更为西北农产品“出圈”开辟新通道。

展望未来“西安加速度”

从应急救援到跨境物流,西安蓝田机场正驱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产业化。根据战略规划,西安蓝田机场将通过“三步走”战略锚定产业升级:短期聚焦通航产业园建设,发展短途运输、无人机物流及飞机维修;中期延长跑道至1800米,集聚航空研发、智能制造及AI物流等新兴业态;长期以空天科学城为核心,打造辐射中西部的国际化通航产业生态圈。当前,机场正加速筹备货运航线开通,并拓展私人定制飞行、医疗急救等高附加值服务,持续释放低空经济潜力。

西安蓝田机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陕西深厚的航空工业基础与政策创新,其作为全省“王”字型低空网络的核心枢纽,通过校企合作与产业协同,已成为无人机试飞、通航培训的创新试验场。随着低空经济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陕西有望依托这一标杆项目,率先建成全国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西安蓝田机场以“硬实力”夯基、“软创新”破局,正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未来,这座空中枢纽将通过多元场景拓展与空天产业融合,为城市开辟立体化发展空间,助力西安低空经济迈向更高维度,重新定义中国西部经济升维的新坐标。

(图/文 西安航空城集团)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