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蓝田县、周至县最新发布!
5月28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蓝田县委书记徐毅、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蓝田县、周至县
过去一年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今年还将有哪些工作举措
小布为你一次整理
——
西安发布50
蓝田县
蓝田县委书记徐毅介绍,2024年,蓝田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地区生产总值205.96亿元、增长4.6%。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培育市场主体2426户、总数达到4.11万户。西安蓝田机场获批正式运营,已入驻通航类企业10家。水陆庵借力《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荞麦岭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完成电商交易额53.5亿元、增长12.9%,荣获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针对农村进城务工群体子女就学需求,新增城区学位1080个;通过在地医保结算数据分析,建成眼科、产科、神经内科3个群众急需的县级重点专科;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17个,现行标准下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2个“保回迁”项目如期完工,12个村获评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个村入选全省“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下一步,蓝田县将聚焦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西安大都市“后花园”定位,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以“深化六个改革”校准方向,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攻坚发力。
一是紧抓投资消费强化“双轮驱动”。实行“领导包抓+双周调度+专班推进”机制,全力加快西安农产品物流城、中通西北智能科技产业园等142个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以上。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精准谋划储备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180亿元以上。用好“四个招商”工作机制,全年签约项目总投资80亿元以上,其中过亿元项目不少于12个。充分发挥“村厨大赛”等活动带动效应,深化文体旅游、线上线下多业态消费融合,培育限上商贸企业不少于10家,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超过10亿元;培育电商主体不少于18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以上。
二是聚焦三个定位加快产业转型。聚焦西安城市供应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果业和生态产业。新建联镇联村集体经济产业园12个,新增设施蔬菜、水果种植面积1200亩以上,食用菌产量突破1万吨。聚焦“西安研发制造、蓝田转化配套”,积极承接主城区产业外溢转移。加快现有企业聚量、转型、扩能,完成工业投资12.73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发挥航天四院、西安蓝田机场带动作用,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园、无人机感知产业园、西北通航交付中心等一批企业和项目落户蓝田。聚焦都市休闲康养首位产业,推动人口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加快环山路农文旅融合、灞河左岸康养休闲两条产业带建设,力争旅游总花费突破110亿元。
三是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协调发展。全力保障西蓝高速扩能改造、都市圈环线蓝田段项目实施,推动主干道路与主城区互联互通。坚持“窄马路、密路网”布局理念,加快蓝水路等14条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提升,畅通县城微循环。启动建设白鹿原、西南片区集中供水项目,建成投用西川片区供水工程,新改建供排水、燃气等“五类”管网15.5公里,不断增强县域承载力。加快第四批2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1个、市级重点村85个,以点带面推动乡村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
四是守好青山绿水厚植发展底色。以打好问题整改硬仗为抓手,加快推动各级各类问题起底清零,以“零容忍”态度遏制“五乱”问题发生。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加大李家河、岱峪等水源地保护力度,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做好冯家湾水库项目前期工作,确保生态质量持续向好。
五是精准对接需求办好民生实事。实施县妇女健康中心、赛峪供水等10个民生实事项目。依托厨师学校、家政学校技能培训1500人以上,拓展园区企业就业空间,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1000人。加快文姬中学、进校附小等17所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1200个。加速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家,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6所,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
六是紧盯源头防治筑牢安全底线。拓展防汛减灾“四项机制”,常态化抓好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化“枫桥+乡约”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做细做实“多格合一、一网统筹”,用“铁脚板+大数据”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是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工作保障。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行“十个弘扬十个反对”作风要求,稳妥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以全县各级干部的作风提升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至县
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介绍,2024年,周至县GDP完成259.53亿元,增长9.9%,增速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均居全市第一。
支持和服务保障集贤园发展,园区总产值2024年完成447亿元,同比增长65%,带动3万余名周至群众实现家门口有满意收入的稳定就业;深化与曲江新区“产学研”合作,现代学院、西京学院落地建设,华清学院建成投用。全产业链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周至位列“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第2位,西部第1位,荣获“ 2024年中国最美县域”。
此外,周至县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2个,城河生态停车场、“双拥”健身广场建成向社会开放;依托产业片区,布局打造重点镇,辐射建设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2个、市级“千万工程”重点村80个,打造县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10个。
今年,周至县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全省打好“八场硬仗”和全市“深化六个改革”部署要求,坚持目标牵引、改革撬动、政策加力,以“八个新作为”为抓手,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实现量质提升。
一是在激发经济活力上展现新作为。围绕“两重”“两新”,聚焦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安排在建项目152个,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更多实物量。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沙河水街、中安新天地等一批特色商业聚集区,持续释放消费活力。
二是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深化与中远海运合作,建立周至猕猴桃2.0发展版本,年底打造30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30个。继续举全县之力服务保障集贤园发展,力促园区工业总产值年内突破500亿元。加快旅游设施提升、智慧旅游等项目建设,打造“源来周至·多来多福”现象级文旅IP。
三是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上展现新作为。大力推进全国“五好两宜”试点村建设,接续打造10个县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消薄培强”行动,力争2025年集体经济收益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80%。扩大“党建+网格员+在职党员”共治模式,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深化移风易俗,让乡村和谐有序、充满活力。
四是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坚持规建管并重,实行“小切口、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一批便民场所;组建大交通专班,推进鄠周眉高速、兴平至周至高速引线建设,全力加快高速辅助工程建设,畅通外联通道。持续深化与高新、曲江合作,依托县城和集贤、楼观等重点板块,谋划实施一批融合发展项目,实现“1+1+1>3”,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周至新样板。
五是在践行“两山”理念上展现新作为。严格落实秦岭保护《条例》《规划》和“正负面清单”,建立水务、秦保、综治等“全科网格、多格合一”,推动日常监管、动态整改,坚决守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扩大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模式”覆盖面,充分挖掘秦岭生态人文价值,讲好秦岭故事,持续提高绿色竞争力。
六是在建设文化强县上展现新作为。大力弘扬秦腔文化,叫响“秦岭·秦人·秦声”品牌,鼓励支持周至县剧团、周至县艺校创新发展,打造更多秦腔文化IP、文创产品和文旅综合体,全力建设陕西秦腔“戏窝子”全域展示区、西北地区秦腔文化溯源地。
七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组建高等教育专班,全力推动培华学院落地开工,华清学院二期、现代学院、西京学院建成投用,打造学科集群、科研基地。规划建设5个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1个750千伏变电站,组建电网专班全力推进,年底建成1个110千伏变电站,补齐周至县与主城区电网差距。实行“全省优质医疗资源请进来,全县优秀医疗人才走出去进修学习”改革,推进公有制卫生室建设,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优质服务。
八是在筑牢安全底线上展现新作为。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整治,坚决守住“六个不发生”底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直达网格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常态化消除重点领域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