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康岚皋:株株豆腐柴成家家欢喜路
一株原生长在林缘、既不高挑也不庞大的灌木,何以成为许多人挚爱?近日,笔者走进岚皋县岚山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一灌木从民间食材到市场新宠的经过。
5月28日,包登国在采摘豆腐柴叶。陈延安/摄
它学名叫豆腐柴,老百姓习惯叫它神仙豆腐,传说饥荒年间,观音菩萨托梦饥民,采摘林缘边这种树叶捣碎、过滤,加草木灰入汁搅拌、凝固后即可食用。饥民如法炮制,果真得到这一状如果冻、色如翡翠的美味,为感念菩萨指引,群众便将这一食物称为神仙豆腐或观音豆腐。其实传说背后透露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恩和对善良及人性美的永恒追求。
“神仙树虽小,但前景广阔!”岚皋县岚山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包登国说,10多年前,自己带几个江浙朋友来岚皋玩,大家吃了神仙豆腐都称赞不已,临走时硬要买点,却没买到,直接触动了他回家发展豆腐柴产业的念头。
下定决心后,包登国立即回到家乡,先在民主镇马鞍村、枣树村种植600亩,产业初见成效,一举带动60户脱贫。
2021年,包登国投资300余万元建起1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厂房,添置豆腐柴烘干、粉碎、搅拌、包装全套设备,开发出豆腐柴干粉、果冻、面条、粉条等产品10余种。
5月28日,工人在岚皋县岚山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包装豆腐柴产品。陈延安/摄
岚皋县岚山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丛波带领笔者参观了豆腐柴现代化加工流程:叶片经摊晾,去除黄叶、腐叶后,再掐掉作为原料的叶柄,经微波杀青、杀菌、烘干及粉碎、过滤、搅拌、冷却后装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高丛波还介绍了生产加工时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杀青温度须控制在60至70℃;豆腐柴叶片被粉碎后,粉粒要达到240目,既面粉粒的1/3大小;全程监控保护叶绿素不受损。
岚皋县岚山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职工、今年53岁的胡国彩的家就住在离公司不远,“农忙时忙农活,不忙时就来公司打零工,每天100多元,真是太好了!”胡国彩说。
带着类似“庄稼不施肥,你想糊弄谁”的疑问,笔者就大面积种植豆腐柴是否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采访了高丛波。
“豆腐柴不能施用化肥,因为一施化肥,叶片就长得很大,大叶片果胶含量低,直接影响后期产品凝固。而豆腐柴也叫臭黄金,叶片天然散发出一种臭味,蚊虫避之不及,更别说长虫,所以,也就不存在用农药防虫。”高丛波介绍道。
在产品销路不愁的情况下,包登国最操心的还是在哪儿种豆腐柴的问题,最核心的一点是既要发展林业经济,更要守住耕地红线,还要便于管护。为此,包登国没少动脑筋。最终,他把目标选在了山坡上的道路旁、田埂边。
“在道路旁、田埂边种豆腐柴,除增加了收入,还能美化田园、道路,起到护土、护水、护肥作用。”包登国表示。
63岁的马鞍村村民包登泽对此最有感受。以前,她家那3亩坡地一遇暴雨就会流失不少土。“咱庄稼人,没了土就没了庄稼,没了庄稼就没了饭”,包登泽说,自从在坡地四周和自己修筑的田埂上种豆腐柴后,水、土、肥流失缓解,不仅实现了粮食增产,还通过卖豆腐柴叶每年增收2000元。
为支持这一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岚皋县林业局专门对接有关专家指导岚皋县岚山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苗木、开发产品,并给予20余万元林业产业奖补资金。
据统计,岚皋目前共种植豆腐柴3000亩,2024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6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