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吃饱”到“吃好”!西农大写出小麦育种新答卷
陕西
陕西 > 全景 > 正文
站内

由“吃饱”到“吃好”!西农大写出小麦育种新答卷

由“吃饱”到“吃好”!西农大写出小麦育种新答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学军教授团队将育种学与营养学深度结合,成功选育出了“西农836”等多个优质小麦新品种,在小麦育种领域交出了一份由“吃饱”到“吃好”的科研答卷。

六月,骄阳似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的小麦试验田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李学军教授团队正紧张有序地收割小麦育种材料,在他们看来,培育兼顾高产与优质、特别是高直链淀粉的小麦品种绝非易事。

“如何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在小麦育种中是一个难题。”李学军说:“高直链淀粉的小麦材料,其蛋白质质量往往较差,磨出的面粉很难形成面团,要在保持小麦面粉面筋性能良好的同时,提高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团队成员们扎根田间,反复试验。通过无数次的杂交、选育和性状分析,不断优化品种特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学军教授的科研助手谢彦周对此也深有感触:“我全程参与播种、田间管理以及后期选种收获。小麦育种周期漫长,从一个杂交组合开始到品种最终审定,通常需要十年以上。每一步、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就可能前功尽弃。”

历经多年攻坚,“西农836”脱颖而出。据了解,“西农836”于2019年通过陕西省审定,随后通过河南省、安徽省引种备案。“西农836”不仅是优质强筋小麦,而且直链淀粉含量高达33%,其中抗性淀粉含量达12%,是普通小麦的5-20倍。同时,该品种高产性突出,区试平均亩穗数47.80万、穗粒数41.9粒、千粒重42.4克,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0.6公斤,比对照增产6.45%。

此后,团队在“西农836”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了新的小麦品种“西农838”。“西农838”不仅延续了“西农836”稳定的高产性和抗病性,而且在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方面表现更优。

这两个品种的诞生,既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抗性,又实现了营养品质上的创新。实验证实,由“西农836”和“西农838”制作的面制品,不仅口感佳,能带来更优质的味觉体验,而且有利于延缓消化和控制血糖升高。

“将育种学与营养学深度结合,是我们育种技术和理念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也代表了未来小麦育种的重要方向。”李学军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将持续创新,致力于培育更多优质、高产、营养丰富的小麦品种,丰富百姓餐桌,促进饮食健康,为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