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教育惠民谱新篇
7 月 4 日,咸阳市教育局在发布会中介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优化。《咸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1-2025 年)》稳步实施,累计投资 68.49 亿元完成 857 个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学位 6.8 万个。其中城区新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优质学校,增加学位 3.7 万个,今年还将投入使用 19 所新建学校,预计新增学位 1.4 万个。农村地区撤并 “小散弱” 学校 69 所,改造寄宿制及小规模学校 164 所,城乡教育从 “有学上” 向 “上好学” 迈进。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等渠道补充教师 3596 名,实施 “名师培育工程” 5 年培训教师 9 万余人次,新增省市级教学名师、能手 1879 人,建成 83 个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职称评审体系不断优化,近年来评审正高级教师 23 名、副高级教师 5445 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步伐加快。全市新增 1 所省级示范高中、4 所省级标准化高中、53 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修订中小学管理规范文件,推进内涵建设。课后服务全面开展,西咸教育一体化深入推进,建成跨市教育联盟 15 个,40 所学校与西安名校结对帮扶。
职业教育方面,实施提质培优工程,建成省级高水平示范校 5 所、市级特色学校 6 所,构建 “1135” 产教融合新格局,组建 14 个市域产教联合体、8 个行业共同体,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16 家,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能力显著提升。
办学行为规范成效突出。“阳光招生” 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义务段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今年试点 “教育入学一件事” 网上办理。民办义务段学生占比从 7.6% 压减至 3.74%,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 94.9%。校园餐管理强化,1513 所校园餐学校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
助学体系完善,5 年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83 万人次,发放资金 5 亿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7.7 亿元,103 万人次学生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1605 名重病重残学生获得 “一对一” 送教上门服务。
校园安全屏障筑牢,实现校园封闭式管理、一键报警系统、专职保安配备、城区护学岗 “4 个 100% 覆盖”,健全学生心理关爱机制,联合多部门开展 “护校安园” 专项行动。
近 5 年来,咸阳教育 11 项经验做法在全国或全省推广,21 次在省级以上会议交流,2024 年旬邑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武功县、长武县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市人社局:稳就业促增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市委、市政府 “八场硬仗” 部署,突出 “政府引导 + 市场配置” 双轮驱动,上半年就业工作实现时间任务 “双过半”。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28087 人,完成全年任务的 62.41%;失业人员再就业 8225 人,完成 68.5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2332 人,完成 58.3%,就业大局保持稳定。
深挖就业岗位方面,贯通落实 “人社工作进园区” 和 “人社干部访企拓岗” 活动,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就业 1.4 万人。稳定公共岗位,完成 396 名机关公务员招录、620 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 153 名国有企业用工招聘。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89 亿元,带动就业 2989 人。
重点群体就业援助精准有力。针对高校毕业生,落实 “1131” 就业服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 242 场次,募集就业见习岗位 2762 个,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 95.29%。服务农村劳动力,搭建零工市场等平台,深化咸阳泰州劳务合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2.7 万人,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 402 人,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 21.8 万人。帮扶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提供 “一对一” 援助,帮助 1.05 万人实现就业。
实施三项工程促进就业增收。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培训 1.36 万人次、认定职业技能等级 1748 人次。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县域特色劳务品牌 35 家,其中省级 4 家、市级 8 家,带动就业 50.8 万人。就业服务提质工程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 “数智就业” 服务信息系统,布局 108 个特色服务平台,提升便民化服务能力。
市文旅局:文旅融合促发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近年来将文旅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科学规划设计,锚定 “西部文化名市” 和 “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目标,构建 “一市一地”“三线三链”“百镇百品” 发展格局,出台《咸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提升方案》等文件,明确南部城市休闲与滨水体验、中部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北部生态康养与山地度假 3 条文旅产业链,分批次打造 100 个特色乡镇和文旅品牌。
项目引领做强产业基础,谋划储备重点文旅项目 300 余个,与中青旅等头部企业合作,建成秦文化城市夜游、《大秦纪》数字文旅等项目,乾陵成功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启动咸阳博物院(新馆)建设等项目,推进郑国渠 5A 级景区、袁家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培育渭城老糖酒等文旅微品牌。
深化文旅融合激发市场活力,焕新升级咸阳老街等特色街区,引进洲际等知名酒店,推出特色民宿,开通 15 条旅游公交专线,咸阳老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与西安共推文旅一体化发展计划,开通 “咸阳文旅号” 地铁专列,开发 “秦嘟嘟” 等文创产品 230 余种。
创新宣传营销塑造品牌形象,推出 “山南水北 咸阳很美” 宣传语,策划 “过大年 逛咸阳” 等活动千余场次,推出 36 条精品旅游线路,承办全省 “跟着美食游陕西” 活动,举办明星演唱会,打造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 品牌,《何以咸阳》等短视频播放量超 10 亿次,2024 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 1 亿人次。
下一步,咸阳市各部门将持续发力,推动教育、就业、文旅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 “西部名市 丝路名都” 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