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蓝田的小镇到浙江美业的管理核心,命运的改变,从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开始。”这是璞华国际合伙人、二代接班人张静在回顾职业生涯时的感慨。作为西安海棠职业学院2014级毕业生,她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学院产教融合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鲜活案例。从2016年通过校企合作进入璞华国际,到2024年成为公司合伙人,张静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基层员工到企业管理者的蜕变,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协同:共筑职业发展快车道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政策号召下,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正迈向新高度。西安海棠职业学院为契合行业企业改革升级新需求以及职校学生成长发展新诉求,积极探索,寻求校企协同新路径。
张静介绍到:“璞华国际与海棠学院的正式合作始于2010年,至今已走过15个年头,累计输送数千名毕业生。2014年合作规模最大时,一次性接收360名海棠学子,我2016届,当时也接收了140名毕业生。”学院通过层层筛选,为学生选出更具保障、更安全、更具发展潜力的企业。除璞华国际外,学院依托陕西西咸新区海棠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源优势,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该公司下属600多家直营店,近千家连锁经营机构及海外分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这种紧密的合作模式并非简单的就业推荐,而是基于 “定向式培养” 的深度融合 —— 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参与课程设计,学院则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组织教学,形成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岗" 的培养闭环。西安海棠职业学院与香港娇芙达美业集团公司、杭州安杰玛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颂海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企业定制班”,根据企业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学生岗前培训就能享受生活补助,实习有保障,就业有岗位。
产教融合:打造人才成长加速器
进入璞华国际后,张静的职业发展呈现出 “加速模式”:2017年1月担任店长,4月晋升经理,每三个月实现一次岗位跃升;2018-2019年成为区域总经理,2022年任职总经理,2024年成为合伙人并被指定为二代接班人。这种快速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体系,更源于学院奠定的专业基础。
再次回到母校,张静对学校的变化称赞不已:“每个学生都有专属的美容器材,教材涵盖诊断学、咨询学等实用内容,甚至包括美容师资格证、健康管理师等职业认证的备考指导,这些都让我们海棠学子在入职时比同行更具竞争力。”作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的海棠学子,看到学校越来越完善的的实训课程和越来越先进的教学设施,使此次来校招生的张静信心满满。
为了提高学子们的实践能力,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3个,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40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关系,成为学院教学医院。同时,校内建有医学美容实验实训中心、医学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等多个实训中心,其中被评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6个,实训(实验)室78个。
育人创新:构建“硬技能+软实力”培养体系
提到进入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张静认为技能是一部分,社交能力和抗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有往前冲的动力。同时张静也表示:“对于进入璞华的员工,我们会进行全方位的培养,除了硬性的技能之外,也会开展读书会、交流会等来提升员工的社交能力,使大家更好地融入职场,近两三年实现员工零流失率。”她也鼓励在校学生多去参加一些锻炼外在能力的活动,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独立个体。
对于海棠走出去的学子,张静认为:“海棠学子身上有种独特的韧劲儿,他们不仅专业基础扎实,更具备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张静当年面试时身高未达标准,但她主动争取的勇气和对管理岗位的清晰规划,让企业看到了她的内在品质,最终获得了面试官的认可。这也印证了企业选人标准的转变 —— 从最初注重外在条件到更看重职业素养、内在驱动力和未来规划。
同时,学院也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和心理咨询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双轨并进”。这种“硬技能+软实力”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潜力。
从海棠学子到企业合伙人,张静的故事印证了职业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对于即将踏上职场的学弟学妹,她满怀期待:“要珍惜学校提供的校企合作机会,勇敢面对挑战,未来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段成长的旅程。希望大家都能在职场上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正以创新的产教融合模式,培育着新时代美业人才的“海棠样本”,让他们在各自的人生赛道上绽放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