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和他相约:死后同葬成都沙河堡
2017年03月29日 18:2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李劼人和他相约:死后同葬成都沙河堡作家李劼人在少年时期,曾与一位同窗好友相约,死后同葬成都东郊沙河堡。后来,这位同窗客死德国,李劼人实现诺言,将好友的骨灰接回成都,直到下葬前,李劼人将好友骨灰
五四运动时期的王光祈。
王光祈著作。
北平成都搭档驻
京记者王光祈亲历五四运动
中学毕业后,王光祈在成都流连了一阵之后,不得不回到温江老家,成为一名待业青年。当时的他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上,都十分窘迫。“王光祈存银的当铺在辛亥年末的‘成都兵变’中被洗劫,使得全家衣食交困。”钟思远介绍说。
然而祸不单行,1912年到1913年底,先是王光祈的儿子因病夭折,紧接着母亲罗氏不堪打击与世长辞,时隔不久,王光祈的女儿也因天花夭折。接二连三的丧亲之痛后,第二年春天,王光祈决定走出家门,施展自己的抱负。
途经泸县(今泸州市)时,王光祈与当时在此工作的李劼人短暂相聚。分手后,王光祈赋诗一首以表心志:“千载忧难已,深宵剑自鸣;直行终有路,何必计枯荣。”
出川后的王光祈去了很多地方求职,最终在北平清史馆谋得书记员一职。此时的李劼人已回到成都,担任《四川群报》主笔。李劼人便聘请王光祈做了该报驻京记者。
此后数年间,李劼人又参与创办《川报》并出任社长兼总编辑,王光祈又成为《川报》驻京记者。李劼人和王光祈成为一对搭档,共同报道了“五四运动”等众多历史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光祈不断把北平的情况写成报道,用电文发回成都,亲身经历了五四运动全过程,同时也号召四川青年声援北平。李劼人也在王光祈发回成都的报道前添加按语,表明报纸的态度。“五四运动在四川的传播,跟他们俩有很大的关系。”王嘉陵告诉记者。李劼人的妻子杨叔捃曾撰文写道,“王光祈的报道在当时的成都投下了一个大的爆炸弹”。
意外客死德国
李劼人将其骨灰存放家中五年
1920年4月,王光祈远赴德国勤工俭学,路过法国巴黎时,当时正在巴黎的李劼人专程到火车站迎接。王光祈在巴黎呆了三天,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到德国后,王光祈和李劼人一直有书信往来。
1936年1月12日,年仅44岁的王光祈在德国波恩突发脑溢血逝世,消息传回国内,各界无不痛惜。4月19日,在成都文庙西街成公中学举行追悼会,李劼人等一干生前好友都前往悼念。
当年10月,王光祈的骨灰被寄到了上海,再由上海转运回成都,安放在李劼人家中。“为什么没有寄回王光祈的老家,原因不清楚,但由此可见李劼人和王光祈确实情谊深厚。”王嘉陵说。
直到1941年冬,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等人将王光祈的骨灰安葬在成都沙河堡李劼人住宅附近的墓地里,李劼人专门从乐山买回一块青石为之立碑。碑文由“中国肠腔动物之父”周太玄手书:“温江王光祈先生之墓”。
李劼人对王光祈的情义还不止于此。有一段特殊时期,王光祈的墓碑不得不迁移,李劼人将墓碑运到自己家中存放,以防破损。
为什么一定要葬在沙河堡呢?王嘉陵
介绍,当时他们那一帮同学好友,大都集中居住在沙河堡一带。不仅如此,年轻时的王光祈与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等,曾在成都东郊菱角堰周太玄家聚会,仿照“桃园结义”,相约死后同葬此地。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