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劼人和他相约:死后同葬成都沙河堡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李劼人和他相约:死后同葬成都沙河堡作家李劼人在少年时期,曾与一位同窗好友相约,死后同葬成都东郊沙河堡。后来,这位同窗客死德国,李劼人实现诺言,将好友的骨灰接回成都,直到下葬前,李劼人将好友骨灰

沙汀参与寻找

墓碑最终落址四川音乐学院

走进四川音乐学院本部,进正门左拐,直行100米左右,有一片小树林。林中有个凉亭,亭子正中,便安放着王光祈的墓碑。

王光祈墓碑为何又移到了四川音乐学院?此事的参与者、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毕兴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往事。

1980年春天,当时的川音老院长常苏民从北京回来,在一次会议上颇有感慨地说,在北京访问的日本东京大学岸边成雄教授十分关心中国对王光祈的研究情况,他是最早研究王光祈的东亚学者。毕兴说,“那次会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王光祈是何许人也”。

从那时起,四川音乐学院的韩立文、毕兴两位教授开始主导王光祈研究。“当时有关领导还有作家沙汀,都开始积极寻找王光祈的墓碑,在李劼人故居附近找到了。但王光祈的墓已经被推平,墓碑就在荒草丛中,四川省文化厅的人把墓碑抬到了李劼人故居内。后来,四川音乐学院给省文化厅写了一份报告,希望把王光祈的墓碑迁到音乐学院。”毕兴回忆,1983年,王光祈墓碑就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并修建了纪念碑亭。

2012年,四川音乐学院成立了王光祈学术研究中心。

从成都市温江区柳城东街社区社学巷6号走出的爱好音乐的少年王光祈,如今站成一座塑像,矗立在四川音乐学院的校园里,被四处飘荡的音符围绕,永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董兴生 摄影 刘陈平

人物简介

他与李大钊发起“少年中国学会”

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音乐史》的写作,他一面向国内介绍欧洲音乐,一面向欧洲介绍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若是没有王光祈,此时的音乐史就没了!”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朱泽民生前曾如此评价。

四川音乐学院王光祈学术研究中心秘书长赵崇华教授介绍,王光祈是中国比较音乐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最早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他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获得世界承认和肯定的音乐学家。

王光祈曾创作过一些音乐作品,词曲生动、朗朗上口。其中一首《燕子》的歌词写道:“燕子尾巴,好像叉叉,一年要搬两回家……”

在王光祈短暂的一生中,有一段经历不容忽视。1919年7月1日,李大钊、周太玄、王光祈等7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正式成立,王光祈被选为学会执行部主任。

实际上,王光祈是“少年中国学会”第一个倡议者,早在1918年6月15日,他就提出了拟建“少年中国学会”的想法。学会成立前,王光祈就邀请在成都的李劼人加入,并于1919年6月15日,在成都成立由李劼人担任书记的分会。

“吾人最终之目的,即为创造‘少年中国’。夫少年中国之形式为何如乎?则应之曰:吾人所欲创造之‘少年中国’,则适于二十世纪之‘少年中国’是也。”王光祈对少年中国学会倾注大量心血。除了作为核心发起人,王光祈还作为介绍人,亲自介绍赵世炎、张闻天、恽代英等人入会。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