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暖“心”闻:电力工人翻山两小时 为给老乡换灯泡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18-05-21 第期

供电工人在涝峪西车村巡检线路。

原标题:电力工人翻山越岭两小时 只为义务给老乡换一个灯泡

西安新闻网讯(西安晚报记者 康乔娜)漫漫山野间,有这样一群电力工人,他们与绵延茂密的山林融为一体,钻山林、爬陡坡、走吊桥,甘受寂寞,驻守深山,他们如同“长征路”上的“光明使者”,为山区群众守护着那一盏灯。

用坚守和奉献点亮山区灯火

在鄠邑区涝峪西河村,“电”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很奢侈的享受。西河村隐在秦岭深处,与世隔绝,村里人只能通过电视机了解外面的世界。西车村人的用电量由一座“迷你”变电站守护保障。虽然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但仍需要人工巡视。

5月17日,记者前往西车村采访。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郁郁葱葱的山林被雨水冲洗后更显秀丽,但弯曲的山路却愈发泥泞难行。而跟着记者一路随行的,还有鄠邑公司涝峪供电所的5名员工。

据了解,鄠邑公司涝峪供电所是鄠邑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供电所,现有5名员工,常年坚守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承担着山区保电、雨季抢修、线路升级改造、精准扶贫等多项业务。

如果在平原地区,这样的任务并不算繁重,甚至算得上轻松。但是,在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秦岭山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以所为家,就像5只并联在一条线路上的“灯泡”,为辖区内340平方公里的935户老百姓带来光明与便利。

“长征路”上的光明使者

走山路、登电杆,这是45岁的供电师傅邓联峰在过去的日常工作所少不了的。多年来,邓师傅因为巡线和上门服务而走过的山路有多远,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因山区居民较为分散,在340平方公里的供电区域内,邓师傅和其他队员抄表、维护、抢修主要是靠皮卡车,有的地方不通车,只能徒步抵达。遇上恶劣天气应急抢修用的导线及施工设备,都必须靠人抬肩扛才能运到抢险地点,往往一天下来人浑身都像散架了似的。

涝峪地处鄠邑区南部,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之一。举目望去,层峦叠嶂,流水潺潺,对于游客来说仿若桃源仙境一般,可对长年累月奔走在山路、峭壁上的电网一线员工来说却是危险重重。

去年8月,暴雨来袭引发泥石流,数处电杆杆基被冲毁,杆体发生倾斜,险情就是命令,涝峪供电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作业。由于连日暴雨导致水位上涨漫过道路,员工们只能卷起裤腿,蹚水过河,带着沉重的抢修工具与器材步行至数公里外的故障地点进行临时加固,将险情解决在萌芽状态。

穷在深山有“远亲”

“村里经常有留守老人给咱打电话,说家里灯泡或线路坏了。本来不属于队员的服务范围,但是又担心老乡,队员们翻山越岭两个小时就去了。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小事,但这对我们基层供电人员来说,是一份社会责任。”

“这些娃好地很,我家电视坏了,一打电话人就来了。”当天,西车村一户村民家中的电视机坏了,刚巧队员们正在附近巡检线路,于是又专程赶到该户村民家中,义务为其修理电视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队员们往往翻山越岭两小时,只为义务为老乡换一个灯泡,巡线时则自带馒头咸菜当午餐。老乡们表示感谢的方式是极力挽留队员吃一顿饭,尝一尝山里的柿子。

曾有人问这些供电工人,你们坚守在这大山里,既辛苦离家又远,到底图个啥?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齐小东说:“山里近千户人,我们要是走了,大家的用电问题谁来管。我是电网人,干了这份工作,总觉得是一份责任。”

“心系百姓,用青春点亮万家灯火”——这是行走在大山深处店里人的信念。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穿着制服戴着安全帽穿梭在山林间,成为大山深处一道独特的风景。

暖新闻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sn@ifeng.com

栏目介绍

  • 《暖新闻》是凤凰资讯出品的温情社会新闻栏目,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