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水两棵树
白水县有两棵树,名气特别大,一棵是穿越时空5000年以上的古树,虽历经风雨沧桑,仍傲然挺立,被誉为“长寿树”;一棵是不断被嫁接、改造的苹果树,品种、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5000年以上的古树——仓颉手植柏
仓颉,白水县北塬乡阳武村人。上古时期这里曾是黄帝部族的一个部落,时称“阳武国”。仓颉担任过黄帝的史官、“阳武国”的部落首领。他天生聪慧,善于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造出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人类文明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被后人尊为 “造字圣人、文化之祖”。
仓颉谢世前,曾亲自给自己选墓地,并在选好的墓地上(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的史官乡)亲手种植了一棵柏树。他享年110岁,葬在他手植的柏树旁边。后人为纪念他,便在此处建了一座庙——仓颉庙。
仓颉庙是全国唯一的“庙、墓、碑、书、柏”五位一体的文祖殿堂,也是唯一将“清明祭黄帝,谷雨拜仓颉”沿袭了上千年的民俗文化之地。
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谢世后,人们就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 仓颉墓门上刻有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这一天,祭祀仓颉大典都会在白水县如期举行。大典形式主要以祭乐、祭器、祭品,恭读祭文,谒祖扫墓为主。
仓颉庙北依黄龙山,南临洛河水,西与轩辕黄帝陵相望。远观,四面高墙环绕,古木参天,飞檐斗拱,气势恢宏;近看,青砖碧瓦,雕梁画栋,碑石林立,古朴端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根据庙内碑文记载,仓颉庙在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碑石林立,不仅记载了苍颉造字的有关传说和苍颉墓的兴衰变迁历史,而且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中《苍颉鸟迹书碑》、《苍颉庙碑》、《苍公碑》、《广武将军碑》和《孔子弟子题名碑》属稀世之宝。
《苍颉鸟迹书碑》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清乾隆十九年(1754)岁末甲戌冬十月立石。苍颉鸟迹书共28字,显现出远古时代象形文字的原貌,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五行”、“八卦”学说及玄机。
东汉延熹五年(162)的《苍颉庙碑》是金石学家心目中的奇珍异宝,又是苍颉墓悠久历史的有力佐证。碑高四尺七寸,宽二尺四寸,碑文24行,共910余字。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剥蚀不可辨认。此碑已于1971年移往西安“碑林”陈列,足见此碑石的珍贵稀有。
《广武将军碑》为前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所立,碑文书法流畅,豪放飘逸,被誉为“绝品”,极为罕见。于佑任在1933年看到碑拓,惊喜异常,写下“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的诗句,并题写“文化之祖”四字,刻成大匾,悬挂于仓颉庙中。
庙内古柏参天,巍然耸立,郁郁葱葱,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柏就有48棵,它们各具姿态,各得其名,如“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迎客柏”、“喜鹊柏”等等;它们与曲阜孔庙古柏群、桥山黄帝陵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柏群;它们经历朝代更替,目睹百姓悲欢,见证世间沧桑;它们生机盎然,枝繁叶茂,被称为“绿色的国宝,活着的文物”。
2022年9月9日,国家林草局召开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和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棵。其中,散生古树名木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棵,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棵,具体为: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以及距离黄陵县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白水县仓颉庙内的仓颉手植柏,洛南县的页山大古柏。
仓颉手植柏高17米,腰围7.28米,根围9.3米,树冠270平方米。它苍老遒劲、巍峨挺拔、常青长绿,是正气、高尚、不朽的象征。仰望这棵古树,便觉得头顶上那片片树叶不仅仅是苍苍一叶,更是一片历史的天空,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它是中华民族历尽沧桑、饱受磨难的见证者,它充分体现了中国胸怀、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更为神奇的是这棵古柏的树纹,宛如栩栩如生奔腾的河流,把历史与未来掩映在四季的轮回中,把灵魂植根在华夏的土壤中,使文化血脉源远流长,永不停息!
老百姓的“摇钱树”——苹果树
400年前,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到了白水县,正在饥渴难耐之时,部下大将刘忠敏发现了一棵苹果树,树上有几个红红的苹果,他急忙摘下,送给李自成。李自成食后,赞其“食若甘霖、甜若蜂蜜”,誉白水苹果为“天”果。从此,白水苹果美誉流传华夏。
清雍正皇帝时,白水人陈善成任山东巡抚,将白水苹果传入晋、鲁、江、浙一带。据清乾隆十九年所编《白水县志·梁志》记载:"频果,花红如柰,实似红果微平,熟时半红半白,光洁可爱。"
1917年,西北护法军顾问焦子静受孙中山委托来陕成立"西北护法军"时,他品尝白水苹果后,美其言曰"口感爽适,味韵无穷",且让护法军司令高峻以白水马兰山和梁山的苹果为礼品,奉送孙大总统,作为赴日赠品。时人赵子健还推荐史官乡韩三保栽植的红果、仙桃,均为重一斤以上的特型果,在上海万国商城展示数日,往观者若"蜂拥蚁聚,络绎不绝","使外夷叩我华夏物华品类盛极之仰瞻。"
据史料记载,此前的白水苹果多于房前屋后空院栽植,除食用外,侧重于视角享受和美化环境。每逢过年,走亲访友,常以苹果为礼品,象征和平、圆满、安宁。
1936年,白水县城郊李家河村的李至愚,从西安引进大苹果和西洋梨新品种,首次成片建园,栽植十余亩。此后,雷村乡龙山村的傅百福从山东引回新品种,栽植15亩。西固镇西固村孙子策曾于上海参加民国时期的田径队代表陕西获得殊荣,他从上海引进苹果新品种,在自己的土地上栽植了20余亩。冯雷镇冯雷村曾任龙山乡长的冯百川,在经营煤炭时从泾阳一带引进六月竹、红玉、小国光品种栽植六亩,后扩栽至20余亩。史官乡贺苏村的韩三保从兰州一带引进新品种苹果金矮生接穗,嫁接于自家红果树上,结果最大者达一斤重,还引进了仙桃、银杏等。那时,白水县的孙家山、郭家山、史家山、段家山,苹果满山遍野,形成规模。
一花引来百花香。有识之士们从山东、上海、兰州、西安等地引进部分新品种,从此小国光、大国光、红玉、青香蕉、金矮生、六月竹、红元帅等优良品种便在白水大地扎根、开花、结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白水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家户户栽苹果树、建苹果园。为了建立优质果园,白水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果农对苹果园进行了多次嫁接、改造、除病虫,对老果园不断的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白水苹果的命运。
可是,白水农艺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刘炳辉,累倒在了白水苹果的大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刘炳辉原是西北农学院的老师。1985年,他被白水县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做了一名普通的果树技术人员。然后,他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农艺站站长和闻名全省的果树专家,曾经多次在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白水苹果。
刘炳辉刚到白水的那一年,白水苹果正大面积地发生虫灾, “桃小食心虫”疯狂地袭击着果园,苹果树叶被吃得精光,果心已经被虫蛀空。这种新型的虫子,从未见过,传统的杀虫剂根本无能为力。眼看着的收获就要落空,许多果农瘫坐在果园里嚎啕大哭,一筹莫展。这时候,刘炳辉和他的老师组成的课题组深入到了田间地头,在实践中研究摸索虫害规律。刘炳辉先后发表了《桃小食心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分析》和《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等论文,找到了虫害的规律和防治的办法,从而使白水苹果免受了灭顶之灾。
1988年,白水县号召农民大面积种植苹果树,一些农民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果园普遍密植,只见长树不见挂果,产量极低。种苹果不赚钱,果农怨天怨地,纷纷砍树毁园。在这关键时刻,刘炳辉选择西固乡作为他的试验点,号召果农“大改形、强拉枝、减密度、用有机肥"等技术。他的试验获得了巨大成功,改造后的果园平均亩产增加了1000多公斤。他的成功像无声的命令,调动了果农的积极性,全县的密植园改造很快推广开来,不但使全县的苹果产量首次实现了翻番,而且种植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到了40万亩,使苹果真正成了白水的主打产业。
苹果的产量上去了,但在短暂的效益增加过后,白水的苹果并没有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关键时刻,又是刘炳辉伸出了拯救之手,他在实践中发现,白水苹果致命的弱点在于品种单一老化,秦冠虽然高产,但是市场售价始终无法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在他的主导下,白水县开始引进红富士、红星等新的优质苹果品种,对全县半数以上的果园进行了品种更换。正是这一转变,使白水苹果在陕西脱颖而出。1993年10月、1994年10月,白水县先后举办了两届国际苹果节,使白水苹果誉满神州,名扬海外。
1994年10月,白水县在中央电视台首家以“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进行广告宣传。1995年4月,白水县荣获"中国苹果之乡"称号,并跃居全国水果百强县前列。
21世纪初,随着世贸的加入,中国的农副产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刘炳辉未雨绸缪,把关注的目光从单纯的技术层面伸展到了整个国内国际市场,他深刻地意识到,下一轮果品的竞争,将是绿色无公害大唱主角。他在白水首次倡导苹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套袋、铺膜、果园种草和生态农药等技术大面积推广,从而保证了白水苹果始终站在市场的最前端。2003年的11月20日,48岁的白水农艺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刘炳辉累倒在了苹果挂满白水的大地上……刘炳辉的巨幅画像如今矗立在白水县城的南大门外,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在不断传颂着。
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白水建立了我国首个苹果试验示范站。赵政阳教授带领育种、栽培、植保、土肥、贮藏等相关领域20余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并吸纳地方科技人员,先后培育出瑞阳、瑞雪、瑞香红等新优品种十余个,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图为西农大白水苹果试验站培育的“瑞阳”苹果新品种
图为西农大白水苹果试验站培育的“瑞雪”苹果新品种
苹果试验示范站的建立,实现了农业教育、科研与技术推广相结合;大学优势学科、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地方政府、大学与企业、农业组织相结合;大学科技专家与地方科技人员、果农相结合。以试验示范站为中心,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了白水县乃至全国苹果产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2017年,白水县获得“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的称号,颁奖活动在北京进行。
2022 年5月10日,第七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圆满召开,白水苹果从12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脱颖而出,位列“2021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七,品牌价值59.99亿元。
现在,白水苹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5万亩,苹果年产量达5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以上。越来越多的果农因为苹果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金秋十月,笔者去白水县采访,一望无际的果园里,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了枝头,随风摇曳,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果园里处处欢声笑语,果农们兴高采烈,摘的摘,运的运,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又是一个丰收年。
刚上任不久的白水县委书记王宏运,一到白水,就深入到苹果产业区,了解苹果的生产、销售情况,疫情防控工作。他走一路强调一路,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从严从实从细落实上级各项防疫政策措施的前提下,出实招、强举措,为果企、果商、果农做好服务工作,切实抓好苹果采收销售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果品销售两手抓,采取精细严密的管理,为苹果采收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保障,让广大果企、果商、果农切实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苹果销售的高度重视。
对外来果商,王宏运书记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果商和投资人士切实感受到白水人民的热情好客,为白水苹果产业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白水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白水苹果品牌价值再创新高。
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