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暖“心”闻:为航天事业“精雕细琢”的大国工匠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8-04 第期

航天工匠徐立平(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为中国航天事业“精雕细琢”的“火药雕刻师”

为铸“利剑”,他不惧艰险“雕刻”火药三十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寂寞。一把刻刀,一片赤诚,他以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胆识,为中国航天事业“精雕细琢”。他就是来自西安市的航天工匠徐立平。

练好刀功:成功没有捷径

2016年2月14日,春节最后一天假期,春寒料峭的北京城满是节日的喜庆,一场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精神大餐——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此盛大上演。徐立平走上领奖台,台下的观众为这位不是“明星”却胜似“明星”的工匠,献上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从陕西航天技工学校毕业到了发动机整形岗位工作。 由于火药韧性强,用刀力度很难把握,要刀刀精准不出错,没有捷径可走,全靠静心苦练。徐立平就认准了一件事:练好刀功!

每天除了跟着师傅打下手,空闲时间他全用来练习基本功,就这样,徐立平一步步成为岗位骨干,工艺要求的0.5毫米以内的误差,他却硬是控制到了0.2毫米,一张纸的厚度!扎实的功底来自勤奋的积累,而高超的技艺也让他和这个岗位的“黏度”更强,就这样,他在推进剂药面整形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1989年秋,一台即将试车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脱粘,为确保研制进度,彻底查明原因,航天科技四院专家组在反复论证后做出艰难决定:将发动机内装填在故障部位的火炸药挖出,查探修复。

就地挖药,意味着要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内,挖出其中的火炸药,其艰难和危险不言而喻。然而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人退缩。一支挖药突击队正在迅速组成,徐立平成功成为年龄最小的突击队员!突击队数万次以超人的勇气钻进装有烈性火炸药的发动机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挖出了300多公斤火炸药,成功帮助专家组找到了故障原因,最终,修复后的发动机地面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万无一失:航天人的准则

对于药面整形的危险,有人说,这种危险与这个岗位相伴而生,无法消减,更被奢望破除了。徐立平不这么想,他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将危险降下来。

当时已经是班组长的徐立平将视角瞄准了先进的数控整形技术。在工厂的关注下,首台整形机很快运抵,徐立平和工友们没日没夜“鞍前马后”地“伺候”着设备,并在安装调试中“刷新”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仅设备改进方案他们就提出并组织实施了20余条,从源头确保了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可控。

完成了设备验收,最要紧的整形程序编制成为一道难题,由于推进剂药面的复杂型面结构,加之其易燃易爆特性,要将这项国内尚未有先例的技术投产,其难度无异于虎头扎针,“万无一失”是航天工作的准则,也成为徐立平给团队全员提出的首要要求。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学习和探索,首套数控整形程序诞生了,对于这个一级危险岗位、对于这个手工面对面操作了数十年的工序,这项技术的突破意义太重大了。当徐立平沉着冷静地按下了启动按钮,现场所有人都紧紧地盯住了控制台上的显示器,随着设备的快速旋转,刀片在电脑的操控下平稳地切削着发动机内的火炸药,一个完美的整形端面逐渐出现在显示器上,仅仅10分钟,一发产品的整形任务就顺利完成。

此后,徐立平带领组员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数十种导弹发动机的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控制,达成质的飞跃!徐立平本人还根据不同类型发动机、整形的不同阶段和部分,设计、制作和改进了三十余种刀具,其中9种申请了国家专利,两种已获授权,一种还被工厂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立平刀”。

精益求精:始终不忘报国初心

熟悉徐立平的人都知道,近三十年的刀锋行走,整个职业生涯与危险相伴,徐立平始终不忘岗位报国之初心,在没有掌声之处执着坚守,在没有关注之时安之若素。这,也是无数惯于静默的航天人一贯的品质和气质!一把整形刀,他一握就是三十年,从不懈怠,初心依旧。徐立平用默默无闻的静默坚守、无私无畏的奉献品格,赢得了荣誉、更赢得了认可,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三秦工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等等一项项纷至沓来的荣誉,无不折射着他的付出与努力。

“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精益求精、是坚持、是创新,以完美的心态来对待这个工作。”正如徐立平所说:每当看到飞船上天、火箭上天,心中的自豪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真值!

记者 张端 通讯员 武阿珍 田鹏

实习生 王嘉雯

暖新闻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sn@ifeng.com

栏目介绍

  • 《暖新闻》是凤凰资讯出品的温情社会新闻栏目,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