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石炭石、陶瓷粘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的美誉。[详细]
作为一个在北关生活了几十年的土族,见证了老城的兴衰和泯灭,就像歪斜的宋塔在群楼之间见不到夕阳,文庙、城墙、街道里的老房子和曾经的特色小吃,只有在梦中偶尔闪现,时光会推倒重来吗。[详细]
资源的大量开发,环境治理的极度滞后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铜川市大气污染变得十分严重,中央电视台以“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为题,报道了铜川市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详细]
数据显示,铜川最严峻时,下岗职工高达6万,当时陕西全省统计下岗失业人员是30万人,铜川就占了近五分之一。对于城镇人口只有30余万的铜川来说,这个数字想想都可怕。[详细]
目前,铜川市正在积极开发耀瓷文化,精心打造黄堡陶瓷工业园、陈炉历史文化名镇、新区大唐国瓷园。这些陶瓷产业文化园项目总体策划已经确定,并开始进入向社会推介招商引资阶段,其启动建设也将为期不远了。[详细]
曾经的耀州,是北宋时北方民间最大的瓷窑场。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随着众多“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盘、碗、瓶、罐、壶、盆、灯、炉、枕等等日用青瓷的出炉,耀州也蜚声天下名载青史。[详细]
苏联援建陕西的5个项目,铜川就占到了2个。在计划经济时期,铜川煤产量一度占到陕西的70%以上,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功。直到20世纪80年代,铜川依然是响当当的“煤城”,风光无限,每年煤产量高达1500万吨。[详细]
目前,铜川市正在积极开发耀瓷文化,精心打造黄堡陶瓷工业园、陈炉历史文化名镇、新区大唐国瓷园。这些陶瓷产业文化园项目总体策划已经确定,并开始进入向社会推介招商引资阶段,其启动建设也将为期不远了。[详细]
曾经的耀州,是北宋时北方民间最大的瓷窑场。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随着众多“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盘、碗、瓶、罐、壶、盆、灯、炉、枕等等日用青瓷的出炉,耀州也蜚声天下名载青史。[详细]
如今谈起耀州瓷,它的地位已很难和景德镇、淄博等瓷区相提并论,市场上也难觅到高档精致耀州瓷的踪迹。那么,古时名噪一时的耀州瓷,为何难以延续它的美名,已连续烧制了1300余年的耀州瓷,为何会走向衰落,甚至连烧制手艺都难以传承下去?[详细]
保健品举步维艰,药王相关产业开发业也呈现“外扩内缩”的态势,铜川市2000年后药王产业相关的开发主要以医药销售、中草药种植、药王山建设三方面开展,但企业经营销售主要是铜川市内为主,只是挂了一个名号,对药王产业没有深入开发。[详细]
所以铜川这个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因煤而应运而生的城市,如果没有煤恐怕铜川依然只是一个县,然而这个因煤而应运而生的城市现在却到了极为尴尬的地步,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只要挖那就永远有挖尽的那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