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你的温度
【凤凰陕西出品】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从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到民间百姓寻常人家,门口、炕头都摆放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依然存在。在陕北,炕头石狮不仅仅是一件摆设,更是作为一种消灾免难的神圣物,在“拴娃娃”以及“镇山”“镇宅”等乡俗活动中应用。本期《凤凰镜距离》探秘被炕头石狮拴住的婚俗,看旧时人家新婚的炕上都有啥?
在陕北地区,炕头石狮是婚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狮子头上栓起红绳绑在刚出生的小孩身上,以防小孩翻滚掉床,另一方面也作为辟邪的吉祥之物,避免因当时生存条件不好导致孩子夭折。但与小孩子在一起的炕头石狮,与我们常见的虎虎生威的样子不同,有的看起来笑眯眯的,极为可爱,炕头石狮在当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图为:婚房全景。
曹宏霞是陕北有名的剪纸艺术家,讲起当地的婚俗也是如数家珍。她拿起炕头上的枕头,熟练的比划着枕头上的花纹,喜鹊环绕着牡丹,代表着花开富贵、喜气洋洋。
在旧时代,作为陪嫁品,新娘子的被子、床褥都放进这样两个大箱子中,也叫“头灶马爷”。新娘子在进婆家时,这两个箱子要先进入,把“灶王爷”迎进门,意为正式开始开伙做饭的生活。这两个箱子上,纹刻着特定的纹饰,锁住箱眼的铜锁,通常是“鱼”形,曹宏霞介绍说是年年有余的意思,也有专家说,可能是鱼永远不闭眼睛,所以用这个样式来讨个好彩头吧。
据曹宏霞介绍,在陕北,村民们结婚用炕,女子出嫁的包包是黄色的,黄色外布上绣着“云”纹,通“永久”之意,红布条绑着的铜钱,代表“幸福”。让在场的人疑惑:“黄色一般是皇帝才用的颜色,为什么在陕北女子婚嫁时的嫁妆包是黄色的呢?”曹宏霞解释:“黄色代表大富大贵,女子出嫁时带着黄包,是希望下一代也能富贵,沾沾喜气。
婚房中,这样的“虎头枕、青蛙枕”是不能少的。一个虎头枕,一个蛙枕。虎头枕可以理解,盼望生的孩子能像老虎一样虎虎生威、虎头虎脑,但为什么有青蛙造型呢?曹宏霞说:“蛙枕,又称‘五毒枕’,蛙通“娲”,盼望着女娲娘娘多送子孙,也是基于繁衍后代的讲究。”我们注意到,这些枕头虽然时代久远显得破旧,但色泽搭配很艳丽,尤其是蛙枕,背部留一小洞,是让小孩在睡觉时,给柔软的耳朵留一个空隙。
旧时代女人的“裹脚”习俗已被时代摒弃。“三寸金莲”是旧时代男人选妻的第一标准,不看脸蛋、不谈才华,脚小为美,脚小为贵,女人们从刚生下来就被紧箍的步子缠脚,直至脚变形,连走路都成问题,现在一些近百或过百岁的女人,几乎人人都是变形的小脚,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未把裹脚布拿下来。
有炕的地方就有“炕头桌”,婚房里也不例外,曹宏霞说,这种炕头桌一般都是给小孩子学习、吃饭用。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红色剪纸就是最接地气的装饰。在陕北,很多人家墙面上几乎贴满了墙纸,以日常生活场景为蓝图,一把剪刀刻画出一个个生活故事。剪纸是曹宏霞的拿手活儿,在去年3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问西安时,她在50个小时内完成了米歇尔全家剪纸套彩肖像,让米歇尔连连竖起大拇指。
倾斜式的挂画必不可少,与现在大量的婚纱合影不同,那时候的婚房多以祖国山水、景区为画,色彩对比度高。在墙面上钉几个钉子,用来挂铜链,同心锁、马匹等吉祥物件。
墙面上是富贵的“万字边”,字不间断,连着墙面,寓意“福寿禄”绵延不断。
这就是新娘子结婚当日要穿的婚裙了,凤冠霞帔。
大批陪嫁品用这样雕刻精细的箱子装着,这种规格在旧时可以说是大户人家嫁的女子。
排成一列的驴队,驮着新娘、带着嫁妆,从娘家而出。
60年代的结婚证,在婚房中,用镜框表起来。
老照片
镜子、瓶子、花馍,缺一不可。陕北花馍很有特色,结婚的花馍又称“儿女馍馍”,用小麦制作而成,家女儿随身带着,面鱼上缠上红线,只有夫妻二人才能吃,花馍上盖的剪纸,多是一些“鱼戏莲”等爱情故事,寓意:“结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长长久久。
成家之后的女子,变为人妇,要尽快担当起妻子的责任。当时的“熨贴”就是这样一个打实的“铁板”,在炉子里烧红后烫熨衣服,洗衣服时用“锤敲”,关中地区也叫“棒槌”。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匈奴还是汉族,榆林的文化融合都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气息。有来自南方的榆林小曲,连四合院都在榆林兴盛起来。一角一楼、一砖一瓦,都满含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积淀着内涵的地方,成全了世世代代的民俗。
如果你身边有奇闻异事或温暖感人的故事,请提供给我们拍摄线索或图片,我们将在作品后为你标注署名并且有机会获得由凤凰陕西提供的精美奖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