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丽,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副主任,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南京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今年6月,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役,早期是拯命,而后期是救心。”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苏艳丽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时说。在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队伍中,呼吸专业人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由精神科医师与心理治疗师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则是坚实的支撑。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副主任苏艳丽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苏艳丽,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评估、诊断与治疗,经过国际积极心理治疗、中德认知行为治疗、中德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中美认知行为治疗师督导项目、哀伤辅导、叙事治疗、正念减压等心理治疗专业的系统培训,现任西安医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师,担任《儿童精神病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教学。今年6月,苏艳丽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心理学著名的冰山理论认为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观察到的情绪表现或行为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大约只有八分之一,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则是长期被压抑并被人们忽略的“内在”。
不同于躯体疾病有较明显的表现,心理障碍通常潜伏时间长、作用时间缓慢。苏艳丽介绍说,精神科医生需从症状标准、病程标准、严重程度和排除标准四个维度去判断,患者满足症状标准,持续症状14天而导致正常社会功能受影响,并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心理状态异常,这样才能做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的诊断。精神科医生严格按照国际诊断标准,通过精神访谈进行确诊并实施治疗行为。
作为兼备精神科医生与认知行为治疗师双重身份的苏艳丽医生说,通常“心理医生”的说法是大众的理解,包括了精神科医生与心理治疗师、咨询师。严格来讲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密切联系却又不同的专业领域。心理治疗师则是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与访谈技术,尊重、理解及共情的态度为精神疾病患者及有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精神科医生具备临床诊断资质,通过临床经验与诊断标准进行评估与诊断,为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给予用药及治疗方案的建议。通常产生心理障碍,精神科医师会首先进行评估,人们可以依据医生建议选择用药或心理疏导。
重大突发事件时,人们更容易受到灾难事件冲击而产生心理危机,焦虑、抑郁情绪,认知失调,行为改变等急性应激反应会伴随而来,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干预,会演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突发事件之后,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对受灾者提供专业帮助,协助其走出心理危机。而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再次被凸显出来,也让精神心理卫生行业的医护人员再次走入大众视野。苏艳丽医生跟随陕西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深入病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为帮助武汉人民驱散心头的疫情阴霾,坚定全国奋战必将胜利的信念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在新冠肺炎病毒的抗击中,呼吸科、感染科医生控制病情发展,心理危机干预则遏制了人们面对未知风险与生命威胁的强烈恐惧,抚平了疫情与灾难带来的心灵创伤。虽然心理干预的作用可能不是立竿见影,但必然是不可缺失的。在武汉全面封城的情况下,整个城市陷入瘫痪,全民居家隔离,人们的心理健康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焦虑、烦躁、抑郁…这些都是“冰山”的山体,而出现的过激甚至不配合防控工作行为则是“冰山”的一角。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中国人群心理问题的发病率高达30%。苏医生说,援鄂期间,她一方面需要对医护人员和感染肺炎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其焦虑、不安情绪,使抗疫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病情严重丧失治疗信心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支持与信心,劝导其配合治疗,进而缓解身体与心理痛苦,用坚强意志战胜病情。
三月八日是妇女节,苏医生如往常一样进舱援助,她在这个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女性的坚韧与奉献精神。那天,一位刚刚进行了心理干预的后勤保障人员在苏医生每天下班的门口将一束多油菜花送到苏医生手中,说道:“苏医生谢谢你帮助我们!”简短的语言饱含感激。苏医生愣了一下,“你记得我呀?”“记得呀,看您每天这么辛苦,今天过节就把这个送给您吧!”看看这捧油菜花,正是她每天在方舱医院望向窗外时映入眼中的那片远处油菜花田里那样的小黄花。苏艳丽回忆说,援鄂的那段日子里,很多小事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她觉得她不是独自战斗,她的后方还有很多人,这样的经历可能一辈子就只有一次,她有幸得之,定当珍之惜之。武汉的经历对她而言不仅是一次学习,一次锻炼,更是心灵上的洗礼,是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东西。
战地黄花虽不似玫瑰艳丽,却分外清香,开遍山间田野。如同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有许多这样暖心的时刻和感人的故事,有许多像苏医生这样的抗疫战士,他们众志成城,共同谱写勇敢无谓的赞歌,把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祖国大地与人民心中传扬。
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常常被媒体称为“勇敢面对冠状病毒风险的英雄”。苏艳丽说,他们赢得颇高声誉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人认为只有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干预,而英雄是不应该有心理问题的。其实,英雄也是血肉之躯,在承担了如此艰巨的任务之后,他们也会有压力反应,然而,他们却不敢让自己轻易倒下。
“我发现一些医护人员患有失眠症,于是决定用失眠症做‘诱饵’,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有睡眠问题,可以来找我。”她说,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承认自己有睡眠问题很容易。苏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巧妙地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化解心理压力。
作为熟知专业医学知识的医护工作者尚且讳言自己有心理问题,更何况社会公众呢?事实上,心理问题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就有可能导致精神疾病,需要被引起重视。但精神疾病也是一种病,跟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只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表现,更需要人们正确看待,坦然面对,污名化与歧视,只会让人们被病耻感裹挟而无法寻求专业帮助。况且,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这也是正常的,治疗以后就康复了,这并不可耻。
她说,如今大家一说到精神疾病就害怕、紧张,不好意思甚至不愿意说,更不愿意去找医生,这只会让精神疾病变得越来越严重。社会舆论常常对某些特例患者进行曝光,而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往往就源于此。我们应该让精神病患者有尊严地活着,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这是全社会,尤其是负有管理和监护责任的主体需要考虑的事情。
从武汉回来后,苏艳丽医生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迎接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挑战。日复一日地为精神卫生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谈笑间,苏医生带笔者走上了精神卫生中心的一条网红路。在花团簇拥的小路两边,有绿油油的菜园,有医院“农场”养殖的兔子和走地鸡,仿佛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她指着道路两侧的菜园说,天气好的时候病人经常会来这里采摘应季的蔬菜和谷物,饲喂土鸡和兔子,在医院他们也能享受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每年春天,道路两端的植物拱门上色彩斑斓,成为医院别样的景致,也让患者感受到了一片祥和,对生活充满了期待。精神疾病患者与普通人一样,都渴望着一份平静美满的生活。
苏医生迫切呼吁大家对心理健康重视起来。及早预防精神疾病的出现,在突发灾难面前能够及时得到心理援助,精神卫生需要大家共同守护。
为缓解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凤凰网陕西在健康频道持续打造凤凰医疗类暖新闻。深度挖掘医患间充满正能量、暖人心扉的故事,宣传医患关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