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走访周原博物馆 探秘西周人如何做青铜器


来源:宝鸡日报

原标题:西周人怎样做青铜器? ——见证范铸古法铸造青铜镜全过程 10月29日,秋风瑟瑟,在扶风县法门镇,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研究所里的人都裹紧了衣裳。工作人员敲烂两块土坯,一块新铸的青铜镜掉了出来,打磨

树脂模子先用石墨、柴油涂抹,再用木框圈住模子,然后撒上一层草木灰,再将筛细的泥土均匀地撒在上面,随后再撒上一层粗土。紧接着,用木槌和铁锤先后将土砸瓷实,敲敲打打十几分钟,确保泥土填实后,陈忠福在木框四周垫上木块,将其架空,再用木槌轻敲木框四边,模子便从底部掉落,翻过土坯,即可看见一面青铜镜的轮廓和纹饰,一个泥范就做成了。

看似简单的制范过程,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土的潮湿程度,粗细沙土的搭配,还有敲击的力度,摘模的方法,全凭铸造者双手控制。土太干容易裂,太湿模子掉不下来,敲不实泥坯会散,一般人没有反复练习,做不出一个完整的泥范。

陈忠福打的泥范质地紧密、纹饰细腻,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和自家打炕坯有点像。正如学者们的观点,古人打范用的材料都是土、沙、草木灰等,其实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平常东西。陈忠福觉得,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将古人的事想复杂了,他们应该和我们一样,做一样东西,尽量选择省力又方便的方法。

泥范做好后,需要阴干,静待时日。

浇铸

浇铸:青铜浴火而生

“青铜器是离不开高温、离不开火的,而且是大火。”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陈宏乐说完就将阴干的泥范送进炉内炙烤。一千多度的高温使泥范最大程度脱干水分,就像烧砖一样,烧到泥范通红。待泥范冷却后,将泥范和一块平滑的泥砖夹紧,等待浇铸。

10月28日晚上,陈宏乐把铜、锡、铅按一定比例放进坩埚里,高温熔炼。陈宏乐说,锡是为了增加镜子的光洁度,铅是为了冷却时防止收缩。

次日清晨,陈宏乐穿上防护服,在完成了去渣等步骤后,开始浇铸。金黄色的液态铜从泥范浇口注入,由冒口涌出,液态铜填满泥范的每个缝隙。约十分钟后,液态铜冷却、凝固,去掉泥范和泥砖上的夹子,敲掉泥范,一个青铜镜就基本成形了。再经打磨,便露出了光洁的镜面,映照的物体清晰真实。

完成一面青铜镜后,陈宏乐感慨,模拟古人范铸法铸造青铜器,既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项脑力活,比例、力度、温度等都马虎不得,否则就会报废,对铜资源稀缺的时代来说,更要慎重。现在有的工具和设备,周人没有,只能用更原始的东西来做,由此看来,青铜器就更显贵重难得了。

捧着用范铸古法做成的青铜镜,著名学者文怀沙也不由得感喟:“这不只是一面镜子,宝鸡对青铜铸造传统工艺的恢复和传承,令人赞叹。”

相关新闻:

标签:周原博物馆 西周人 青铜镜 扶风县法门镇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