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宝鸡是诗经文化之乡


来源:宝鸡日报

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之地,周公制礼作乐于此,王官采诗教诗,使诗成为配合祭祀、宴饮等各种礼乐教化的特定形式,这些诗最后被收入《诗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而《诗经》中许多篇章就直接产生在宝鸡,或所咏事件与宝鸡地区相关,或应用于岐周宗庙祭祀礼仪活动中。因此说,宝鸡地区才是《诗经》的发祥地,是“诗经文化之乡”。

原标题:宝鸡是诗经文化之乡

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之地,周公制礼作乐于此,王官采诗教诗,使诗成为配合祭祀、宴饮等各种礼乐教化的特定形式,这些诗最后被收入《诗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而《诗经》中许多篇章就直接产生在宝鸡,或所咏事件与宝鸡地区相关,或应用于岐周宗庙祭祀礼仪活动中。因此说,宝鸡地区才是《诗经》的发祥地,是“诗经文化之乡”。

多篇诗歌与宝鸡有关

从宽泛意义上说,《诗经》中的《大雅》《周颂》,以及“国风”中的《秦风》都属于宝鸡的诗歌,而严格地说,《诗经》中直接涉及周秦人在关中地区活动内容的诗篇有六七十篇。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文王》等诗和《周颂》中祭后稷、文王、武王的《清庙》《维天之命》《维清》《天作》《我将》等篇,都是周人在周原祭祖的乐歌,尽管它们有的可能并不产生在这里,但凡在此祭祀周代先王先公必然要演唱它。所以他们也算是与宝鸡历史文化相关的诗篇。

除了上述史诗之外,还有一些诗中在宝鸡的一些地方留下了文化遗迹。如《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此诗记周王在召公陪伴下到卷阿的一次游历,卷阿即今岐山凤凰山麓的周公庙所在地。“卷阿”今宝鸡方言读“圈窝”,即指山蜿蜒凹进去的部分。《召南》中有一首《甘棠》,诗以甘棠树起兴纪念周初杰出政治家召伯(召公)的诗,表达了周人对召伯的爱戴。诗中的甘棠树今在岐山县境内的刘家塬村(此村旧称召公村,村旁有召公祠,明清以来文人多有祭祀题咏),被誉为“中华第一树”而名播四海。

宝鸡作为秦文化的发祥地,《诗经·秦风》里的许多篇章或诞生于宝鸡,或与秦人早期在宝鸡地区活动相关。秦人自秦文公自甘肃天水向东进入宝鸡地区,到秦襄公开始向东扩张。据《毛诗序》知,《秦风》中的《驷驖》《小戎》《蒹葭》《终南》等均为秦襄公时期的诗。《无衣》《黄鸟》《渭阳》等篇均作于秦穆公时代。

《诗经》传播以岐周方言为主

先秦时在《诗》传播过程中所用的“雅言”是以岐周方言(也就是早期宝鸡方言)为主的。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显然,“雅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也就是说,孔子作为一位教师,教学生读《诗经》、《尚书》这些文化经典时,以及主持礼仪活动时,都坚持推广普通话。而且,据《论语》记载,孔子晚年在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进行了一番“正乐”的工作,使“《雅》《颂》各得其所”,这里所说的孔子“正乐”,一般人都说是从伦理教化的角度规范《诗》,以求其符合道德标准,但在我看来,似乎还有规范语音声调,以求符合“雅言”的意思,因为唯有对语音的规范,才能克服文化经典教育的地域限制,使他的礼乐教化得以顺利推广,使他“克己复礼”的文化理念得以传播。

那么,孔子所说的“雅言”是以什么语音为标准呢?清代大学者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说雅言以“西都音为正”。而我们不管“西都”指的是岐山的周京还是镐京,都可认定“西都音”本身就是岐周地区的方言。这是因为周人自古公亶父后一直在岐山周原奠定基业,直到文王时势力向东扩张定都于沣,武王灭商后定都于镐,他们家族宗庙坟墓还都在岐周。而且周原考古材料也证明,即便就是到了成王以后,西周列王也大多在岐周居留,周王朝异姓大夫世袭家族墓葬器物在岐周地区的大规模发现,也可推知臣民在朝市讲话还是以岐周方言为主。

《诗经》礼俗遗迹至今可寻

在饮食民俗方面,岐山臊子面待客正是《诗经》宴饮诗和合精神的体现。臊子面源于周代的“餕余”礼仪。即先祭祖宗神灵,由扮演神的替身“尸”先尝鼎里胙肉,剩下的叫“餕余”,参祭者按照身份高低依次分食胙肉的礼仪叫“餕余”。在西府臊子面食俗中,也是先将第一碗汤面敬献祖先神灵,然后才依次按长幼上席吃面,臊子汤不断回锅让大家都享用到神灵的“福把子”。

在婚俗方面,《诗经》中,常以伐薪、束薪、束刍喻婚媾。在过去

的西府婚礼洞房用品中,女方随嫁品中有一种能挂在墙上、带兜的精美布艺制品,叫“灯取罐”,到男方家把一小块削尖并涂有硫黄的木楔插进“灯取罐”,象征引火,其实正是《诗经》中“束薪”的遗存;西府有些地方结婚当天要在大门两侧树起两捆干谷草(或稻草),甚至在柴草上苫上小儿衣服,这一习俗是《诗经》“束刍”习俗的变体。另外,《诗经》中经常以鱼和莲起兴,象征男女爱情,而西府民间剪纸艺术中常用鱼和莲组合剪刻窗花,根据不同的表达情节,表现纹样有《鱼戏莲》《鱼闹莲》《鱼衔莲》《鱼唆莲》等,表达了对美满婚姻的祈愿和祝福。

在民间交往礼俗方面,西府人走亲戚讲究收礼时要“回礼”,这正是《小雅》中的《鹿鸣》中“承筐是将”的遗存。“承筐是将”是指待客时,主人要向来宾用竹筐赠送币帛回礼。而同样在宝鸡地区,民间亲戚朋友之间,也讲究礼尚往来,在款待客人之后,不管客人送的礼物多少,都要给对方提礼物的提盒中“回礼”,这礼物有时是自家的特产回馈,有时是将客人送来礼物收一部分,把余下的作“回礼”。所以走亲戚盛礼物的竹编提盒成为亲戚礼尚往来的标志。

相关新闻:

标签:诗经文化 宝鸡是诗经文化之乡 第一部诗歌总集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