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翔老宅 记录西府人家的风雨兴衰


来源:宝鸡日报

有人说,江南民居宛若水乡女子,清秀俊俏,美的是那份细致;西府民居则像秦川汉子,结实挺拔,美的是那股气概。

原标题:凤翔老宅 记录西府人家的风雨兴衰

有人说,江南民居宛若水乡女子,清秀俊俏,美的是那份细致;西府民居则像秦川汉子,结实挺拔,美的是那股气概。  

西府民居的布局及空间处理都比较严谨,多数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院里的照壁、花墙、门窗甚至方砖上的各种精美绝伦的雕饰,均蕴含着一个家族的生活理想与道德追求。

在凤翔县城的府前巷深处,有一座建于晚清同治年间的李家老宅,她的安详、娴静与周围显得格格不入。

老宅现如今的主人,是74岁的李家骏,他已是这座宅院的第四任主人。来到李家宅子前,推开厚重的木门,跨过高高的门槛,通过一小段幽暗的通道后,青壁灰瓦、雕花屋脊……一座敞亮、安静、平和的西府四合院便映入眼帘。李家骏说,这座老宅已经走过了近150年的岁月。

关于李家宅院最初的模样,李家骏已经说不清楚了,他只能依稀记得,这座宅子是由高祖父建造。那时的李家宅院,有堂屋、厅房、厦房、头门、二门……是凤翔府叫得上名的大宅院。但要真正称得上“书香宅邸”,还得从李家骏的曾祖父李惺说起。

李惺并没有像父辈那样走从商之路,而是勤奋好学,在清末中了进士后,便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李惺先后在凤翔府中学堂、蚕桑学堂、高等小学堂当教员,后来还升任劝学所长,具有较高的名望。到了民国年间,李惺因博学多才,被聘任为凤翔县的孔庙奉侍官、修志局局长。然而,李惺能够受到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他的学识、官位,更因为其品行端方,待人真诚,特别是李惺常常救人于危难之时。当时,同住府前巷的张荣、党清等人生计窘迫,每当青黄不接、饥寒交迫的时候,李惺常常给他们送去粮食、棉衣,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好学、仁爱的家风,在李惺的言传身教下,根植于李家后人心中。李惺的长子李恩绶,很小时便通过童试,成为清末生员,在凤翔府中学堂求学。辛亥革命后,李恩绶被选为凤翔县第一届县议会议员,还先后任陇县、凤翔县高等小学教员,宝鸡县县长等职。李恩绶也像父亲一样,不仅勤俭自持,还常常救济贫困之人。 1929年,陕西遭遇了自然灾害,凤翔县也闹起了大饥荒,长青镇罗钵寺村的一个小孩饿晕在路边,李恩绶看到后便将这孩子收养,并抚养成人。

时光荏苒,如今的李家宅子仅剩十余间房子,而曾经的二门、屋脊、砖雕……也难寻踪迹。李家宅子曾经的辉煌,我们只能从所剩不多的柱础石、腰檐、门窗木花格上窥探一二。谈及老宅的旧貌,李家骏有些惋惜地说,其实那些老房子要是维护得好,还是很好的。听得出,老祖先一百多年前盖的老宅,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衰败,他心里也不是滋味。

就在李家宅院的隔壁,有一个建于民国年间的三合院,它的建筑风格很有特点。这座三合院的主人叫侯文有,今年77岁。据他介绍,民国年间家里经营着盐店,还有100多亩的土地,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祖父便新建了这座三合院。

在“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房子半边盖”。进入侯家院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排“半边盖”的厦房。踏着两排厦房之间的青砖道往里走,就来到了侯家的主屋。这座砖木结构的楼房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屋脊上用片瓦组成镂空花饰,透出斑驳的阳光,为古朴的房屋罩上了一层明亮。

侯家主屋呈前高后低状,以松木构架作为房屋骨架,承受屋面重量。室内设计为“一明两暗”,中厅内还设有神主堂,供奉着祖先牌位,东西两个屋子各有一土炕,门窗保存基本完整,木雕工艺精美,大气中又显几分秀美。侯文有告诉记者,西边的房子里曾经还有一个旋转式楼梯,可以通向二层木板阁楼。从屋外看,二层的阁楼正中也开了一道门,人们也可搭梯子直接进入。

根据侯文有的描述,我们能想象出老宅曾经的样貌,一幅民国年间商贾之家的繁华昌盛景象清晰可见。而如今,只剩那褪色的雕花、厚实的砖墙、被砍损的磨刀石……在安静地诉说着老侯家的兴衰过往。采访中,记者问及侯文有,看到巷子里盖得气派的小洋楼,难道不会失落?侯文有说:“在老宅里住了一辈子,有了感情和回忆,不是说拆就能拆的。这也是祖上传下来的基业,我得守着!”

相关新闻:

标签:凤翔老宅 老宅子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