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陕西文化人谈杨绛先生:她丝毫不觉得自己非凡


来源:华商网

7月18日,是杨绛先生103岁生日。我们似乎很难界定她,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或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每一个称号与她传奇般的百岁人生相比都稍显苍白。

杨绛小传

杨绛,原名杨季康,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绛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于1934年初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上世纪40年代初,她连续创作了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这两部剧本写作和上演于抗战时期沦陷后的上海,引起很大反响。80年代以来杨绛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80年代。小说代表作《洗澡》出版于1988年,在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反响,作品亦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

作为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英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作为翻译家,杨绛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等。

跨入新世纪之后,杨绛先生在整理编订钱钟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难忘的一天》和《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则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而深深打动读者,成为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

文化评论

人生边上其美如斯

民间有例,对女性中之才德俱尊者表示敬意时,有时亦可称其为先生,比如,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还比如杨绛先生。

她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她还是或者说更是她自己,杨绛著述及译著多多,晚年连失亲人,劫波度过,乐观至今。

作为中国文坛之“著名夫妻”,杨绛与其夫君,似在遥相呼应,且能相映成趣,钟书公当年有一本《写在人生边上》,谈笑之间,上天入地,引人入胜。六十多年后,杨绛出了一本《走到人生边上》,于该书卷首,她写道,“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时在2007年,署名“九十六岁的杨绛”。面对渐行渐近的“人生边上”,其坦率也如此,达观也如此。而当时,她生命中最挚爱的两位亲人早已相继辞世,1997年早春,女儿钱瑗去世,1998年岁末,丈夫钱钟书去世。揆诸常人,情何以堪!毕竟,她已是风烛之年。面对“人生边上”,她坦然以对,每日仍是整理夫君学术遗物,忆写平生行迹,清静自守,自与外界无涉。

近日恰在重读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有一章节,她说反思一生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

其实,寻常生活,无时而非“关键时刻”。她个性鲜明,鲜明至“不通情”,比如闭门谢客,几乎对所有来访者坚拒不纳,钟书公生前已然如此,俟其逝后,此情尤甚。只于淡泊宁静中,安度晚年,当然,内心波澜,常人岂知?她回忆一生云水,口述而笔录之,为人间留得淡淡而灿烂之晚霞若许,使人读后,知了无论境遇顺逆,皆可如此美好生活。

杨先生之学术成就,自有权威机构评断,此处不赘。只举数例,聊以杯水而见大海。她西班牙语纯属自学,而《堂吉诃德》诸译本中,最为读者所称道者,调查首推她之译本。她之性情涵养,于《干校六记》中历历可见,记录那段难堪生活点滴,却全无诉苦抱怨,淡淡写来,令人心折。她之剧作《称心如意》等,亦堪称一时之盛。她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洗澡》,述写知识分子对“肮脏思想”进行自我“清洗”,面对诸种荒唐事,她一笑了之,同时又以纤纤之笔,留下永久印痕,以待后来之有心者察焉。

她之才情,举世皆知,她之人格,也于点滴间渐次为世人所知、所重。钟书公辞世后,她以全家三人名义,将八百余万元稿费及版税尽数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非参透人生真实义者,非窥破世情得失者,不能到此。而况,又渐近“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风景能如彼之美者,能有几人?幸有杨先生,且祝且珍惜。 (王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艳萍]

标签:杨绛 文化 作家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