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水大绿改善生态环境 爱鸟护鸟意识深入人心


来源:西安日报

浐灞生态区内,白鹭随处可见(记者王旭东摄) 长安区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记者王旭东摄) 原标题:大水大绿改善生态环境爱鸟护鸟意识深入人心 ■记者闫珅 有一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西安市

浐灞生态区内,白鹭随处可见(记者王旭东摄)

长安区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记者王旭东摄)

原标题:大水大绿改善生态环境爱鸟护鸟意识深入人心

■记者闫珅

有一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西安市地理志》曾记载,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安地区鸟的种类有248种;到80年代末减少到138种;2004—2007年的调查记录表明,鸟类种类到达149种;2011年,鸟类种类增加到171种。

近期,鸟友们纷纷向西安市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管理站反映我市能观察到的鸟类种类已经超过300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鸟儿爱上西安?让越来越多的鸟儿惬意栖息在西安?

城市化进程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在城市化进程中,虽然一些鸟类的栖息地被破坏、数量在减少,但麻雀、白头鹎(bēi)、喜鹊、乌鸦、乌鸫(dōng)、家燕、灰椋鸟等能够很好适应城市生活的鸟种,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同时,红隼(sǔn)、普通鵟(kuáng)、白尾鹞(yào)等猛禽经常出没于市郊、城乡区,甚至闯入市中心。可见,一些对栖息地要求十分苛刻的鸟种,也正在逐渐适应城市化的发展。

西安市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吴小平告诉记者,许多观果植物和垃圾为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城市给它们提供了大量可吃的垃圾和植物;城市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巨量垃圾,正成为很多鸟类赖以生存的食粮。在垃圾场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车辆经过时,成百上千的鸟儿被惊起,然后又迅速集聚抢食。世园会之后,浐灞河道、湿地得到治理,增加了各类观果植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吸引了不少鸟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相继启动实施了“大水大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六片、八河、十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重点绿化工程。2014年,西安郊区造林绿化11.5万亩,城区新增绿地946.67万平方米,新增湿地面积6506亩、生态水面3108亩。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为禽鸟提供可靠的栖息和繁衍环境,鸟儿不再无处可躲、无处可居、无处可食,从“讨生活”变成了惬意地栖息在西安。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西安成为鸟类迁徙的驿站

西安位于中国南北气候及物种分布的分界线上,并处于中部候鸟迁徙区,华北西部及陕西地区的候鸟冬季可沿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区,因此部分迁徙鸟类会选择在西安停歇,储备体力后飞越秦岭。可以说,西安是鸟类栖息繁衍的中心和鸟类迁徙的中转站。

鸟类爱好者刘华敏爱鸟、观鸟、拍鸟已超过20年,他在观鸟记录中写道:“2014年4月份,在浐灞,我们首次记录到长尾鸭(十分罕见的西伯利亚候鸟);同年12月份,沣河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今年年初,渭河又出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tí hú);阎良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仅在新疆分布的火烈鸟再次光临渭河滩……”

吴小平站长告诉记者,这些未曾记录过的或是多年未观察到的鸟类出现在市郊,都在一次次丰富着西安鸟类新记录。不仅是种类在丰富,西安鸟类种群数量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近几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几乎每年都会在西安越冬,大天鹅也时常游弋在市郊河流湖泊。沣河旁曾出现千余只崖沙燕筑巢繁殖;近千只灰椋鸟飞翔在渭河两岸;在泾渭湿地聚集了500余只绿翅鸭,其中还掺杂红嘴鸥、赤膀鸭、绿头鸭、鸬鹚等。

近日,记者随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来到浐灞河畔,虽是冬季,但随处可见的鸟群为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据统计,在浐灞仅翘鼻麻鸭就聚集了600余只。今年冬季,在西安的水鸟数量已超过千只。

人鸟和谐共处促进鸟类种群数量繁荣

在西安有这样一群鸟类爱好者,他们背着“长枪短炮”,追逐鸟的踪迹,记录它们或觅食或游弋或自由飞翔的精彩瞬间。“每到周末,我们都会聚集到浐灞或是长安,只要有水有湿地的地方就会有鸟儿。用相机镜头记录它们的生活,是我最大的爱好。”家住浐灞的鸟类爱好者吴亚平告诉记者。

对比30年前的灞河周边生态,吴亚平有好多话要说。回忆起当年一起在灞河观鸟的朋友,不过30余人,而这一数字现在已经增长到5000人。“人们不再打鸟,更多的是观赏它们。偶尔遇到受伤的鸟儿,还会有热心人士送它们去保护站接受治疗。记得2013年,曾有一只斑头鸺鹠(xiūliú)‘入住’西安城墙砖缝,那时就有很多市民驻足观看,却不曾有人打扰。” 吴亚平说。

记者观察到,在西安交大、西工大、陕师大校园里,喜鹊、麻雀与人的距离不足百米,诵读声与鸟语声交织在一起,一派人、鸟和谐的景象。

“市民在鸟类保护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的帮助下,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救助过许多受伤生病的鸟,特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金雕、雕鸮、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耳鸢(yuān)、褐林鸮、毛脚鵟、大鵟、苍鹰、秃鹫等。”动植物保护站鸟类保护专家刘涛告诉记者。西安市“爱鸟周”以及民间各类各样的观鸟爱鸟活动每年如火如荼地举行,爱鸟护鸟意识已深入人心。民众爱鸟护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才是西安鸟类繁荣的关键所在。

鸟类种群消长是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环境作用于鸟类,鸟类依赖环境又反映环境的变化。由于鸟类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常常被用于监测环境变化,作为草原、湿地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

多年来,在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在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行政执法、湿地调查规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八水润西安”工程以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层层推进,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绿地已经得到恢复和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西安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珍贵鸟种栖息繁殖,生物多样性将更加丰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志馨]

标签:环境 生态 爱鸟护鸟意识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