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借助远程诊断技术 解决农民“看病难”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加强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广远程诊断,能为农村疑难杂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医疗服务。

原标题:借助远程诊断技术 解决农民“看病难”

省统计局 潘英杰

我的家乡在咸阳市永寿县渠子乡,一个比较贫困的偏远山区。2015年春节期间,结合自己在统计局工作的经验,我对家乡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了解。

长期以来,有“两座大山”制约着家乡农民的卫生和健康,一个是“看病贵”,另一个是“看病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乡村医疗条件普遍较差,环境简陋、设备缺乏。以我的家乡为例,大多数卫生室建在乡村医生的家里,有的甚至设在卧室。医生的医疗诊断设备一般只有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三种。由于没有必要的就医场所和诊断设备,家乡农民的小病经常得不到及时治疗,大病往往得不到明确诊断,“小病变大病,大病到晚期”的现象屡屡发生,就医环境令人担忧。

二是乡村医生医术普遍低下。由于乡村医生的收入偏低、条件艰苦,一些有学历、有技术的乡村医生有了从医经验后都选择去大城市的诊所和医院工作。留在乡村的医生收入水平低,没有正常的待遇,更没有激励措施,业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往往凭借经验开药治病,致使农村医疗事故居高不下,群众对乡村医生诊疗水平不满意的呼声正在蔓延。

三是小病大治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部分医生缺乏医德,为了增加收入,乡村卫生室和乡镇医院常常采取“小病大治、多开检查”的方式增加收入。小病大病都开价格昂贵的药品已经成为乡村诊所和乡镇医院增收的方式,各种检查费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不断攀升。

基于此,群众对乡镇医院和乡村诊所敬而远之,感冒和胃痛之类的小病,宁愿花近百元路费去大城市医院,也不愿去自家门前的乡村医院和诊所。这进一步压缩了乡村诊所和乡镇医院的收入水平,加剧了生存压力,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农民有病无处投医,有钱无法治病,农村居民的“看病难”问题凸显。

由于在只有几百人的农村大范围配备昂贵的医疗仪器很不现实,加之乡村医疗技术人员外流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规律,即使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给予乡村医生更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医生也未必愿意留在农村,因为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应该加强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试点推行远程诊断。

近几年,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城市的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但由于城市医疗资源丰富,医院之间竞争激烈,城市居民大多选择在医疗水平更好的三级医院就诊,导致部分二级医院出现了医疗资源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现象。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医疗资源,加强乡村医疗的信息化建设,在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乡镇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信息化合作平台,建立良性的信息化结对帮扶指导关系,并通过远程诊断技术让二级以上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惠及边远山区,让身处边远山区的农民享受大城市的医疗服务。

加强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广远程诊断,不仅能为农村疑难杂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医疗服务,还能快速提高乡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增强农民对乡村医疗机构的认可和信心,有效化解农村“看病难”问题。同时,远程诊断还可以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实现效益最大化。

2015年度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列为重中之重。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在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走在前列。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高敏菲]

标签:远程 诊断技术 农民 看病难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