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监军古镇:丝路驿站 历史码头


来源:咸阳新闻网-咸阳日报

监军古镇:丝路驿站历史码头 永寿县监军镇,俗称“监镇”,位于西兰公路上,也就是历史上的西北大道(即古之联接陕甘的官驿大道),这条古道历史悠久、贯通大西北,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因此,永寿县有“彬宁锁

监军古镇:丝路驿站历史码头

永寿县监军镇,俗称“监镇”,位于西兰公路上,也就是历史上的西北大道(即古之联接陕甘的官驿大道),这条古道历史悠久、贯通大西北,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因此,永寿县有“彬宁锁钥,陕甘通衢”之称。历史上永寿的县治永平镇、永寿村、监军镇都是这条道上的重要驿站和商埠。“……物华民殷,轩车辐辏,居然巨镇矣!”(《陕西资政录》)是历史上对监军镇的最贴切的描述。直到解放前,这条路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驼铃叮当,马匹结队,商贾往来,货畅其流、兵马成阵成了这条古道最显著的特征。通过这条古道,西北地区的马匹、核桃、苜蓿走进了中原,而内陆的丝绸、瓷器、茶叶、纸张等特产被输送到了两河和莱茵河流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书写了瑰丽华章,也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史。

7月1日,记者采访了永寿县作协主席陈文明先生,他对监军镇的历史和在丝绸之路上的影响引经据典,娓娓道来。

陈文明说,看看监军镇和其所辖村庄的地名称谓,也可窥见历史的遗脉,聆听历史荡气回肠的绝响,感受这座古镇的不同凡响。

监军,原系武将官职名,自齐景公时始设。作为地名始于唐代,监军镇在明万历年间就始设,可见监军镇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或重要的军事集结地。民国十九年(1930年)永寿县治迁于此,更显其重。隋唐以来,屯卫戍兵养马的单位称坊。监军镇东边的白坊村,唐代中叶曾是牧养战马的地方。封侯村,唐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分南北二屯在此屯兵,该村居北,故名北屯,后因朱温诏封侯爵,又名封侯村。古屯村居南,故名南屯,后人称古屯。民间一说,三国时曹操曾在古屯屯兵养马。

等驾坡村,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李隆基仓皇奔蜀,太子李亨北逃朔方(今宁夏临武),行至永寿,在此等候玄宗圣驾,听说玄宗奔蜀,遂去朔方,因而得名。又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麟游县九成宫避暑还京时,文武百官在此等接御驾,故名等驾坡。起驾坡村,说是唐至德元年(756年),太子李亨在朔方即位,同年9月郭子仪收复长安,肃宗李亨随军还朝。据传李亨在此歇息后起驾还都,故名起驾坡。

还有美井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北征,途中坐骑不饮。行至该地,太宗命人汲水饮马,马则一饮而饱。太宗大喜,称赞道:“美哉,此井!”。历史伟人随口的一声感叹,成了当地百姓永恒的记忆。安驾宫村,则是因唐代国忠公安金藏还乡入土,族人建祠设龛以祭祀而名。又传武则天曾祭奠安金藏,设有行宫,故名安驾宫。

陈文明认为,最能体现监军镇历史遗存的,是监军镇人思想深处的经商传统。在这条横贯欧亚大陆大通道的驿站上,除过车粼粼马萧萧的整队兵甲铠马,还有驼铃叮当的商队,当他们在监军镇休憩歇马,给这块土地带来了商品交易的最早信息和意识,也吸引了一部分监军人加入到西行南下的行列,生发了永寿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商人,从而成就了监军这个陕甘大道上最重要的商埠的历史地位。

随着历史的演变,监军镇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形成了声名远播的“监镇七月十二古会”,其时牲畜、粮食、棉花、食盐、农具、日用品、山货、木材等商品陈列街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远到新疆的马匹、关中的粮食都是通过这里往来交易。《永征原稿》就有“南招乾(县)、礼(泉)、兴(平)、武(功)买粮之客,北受邠(县)、长(武)、旬(邑)、麟(游)卖粮之人”的记载。原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来永寿时就曾讲到,他的父亲就曾推着木轮车来永寿贩卖粮食,以补贴家用。

从民国元年到解放前夕,监军镇就留下了名扬三秦、经营棉花、杂货、兼营染坊的永寿百万富豪——“麟生德”号,任积禄经营的“麟生裕”号烧房套油坊,“政兴通”号烧房,“麟生福”号棉花作坊,“麟生寿”号花布、杂货坊,“麟生瑞”号油坊等十大商铺,人称“十大号”。当时“十大号”的工商业,实有街坊门面35间,连同生产、加工、酿造、库房、饲养及本家住房等共计约四、五百间之多。雇请把式、相公、生产工人、长工等计约130人,三十多头骡子,固定资产、流动资金计千万元之多。据传从永寿到成都,一路走来,“麟生德”号的人马是不歇别人家店铺的,也就是说,这一路都有他们自家的商号。还有,“永顺成”老字号商埠,他有一副岁头对联称:“永得声名充宇内,顺将膏津布人间”。横额是“成功在勤”,可窥见其雄心壮志。还有“乾益恒”、“霖兴号”、“天生长”等国药店铺。传递着久远的、浓浓的商业信息,也充分展示了永寿人商海弄潮的骄人业绩。

相关新闻:

标签:驿站 古镇 历史码头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