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意盎然 浊世纯响”沙漠之城的诗意追寻


来源:陕西传媒网

一座文明的城市,绝不只囿于钢筋水泥的“森林”,更要通往精神的家园;一个幸福的榆林,绝不只满足于物质的丰富,更要实现诗意的栖居。

诗歌朗诵会现场

原标题:沙漠之城的诗意追寻

一座文明的城市,绝不只囿于钢筋水泥的“森林”,更要通往精神的家园;一个幸福的榆林,绝不只满足于物质的丰富,更要实现诗意的栖居。正因如此,前不久,本报陕北观察编辑室和榆林市文明办、榆林学院文学院一起,在驼城榆林举办了“守望家园诗意栖居”白亮诗歌朗诵会。虽然在物欲横流的时空中,这样的活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却更能凸显其价值和意义。

“那些长期和泥土亲近的父老乡亲/做梦都在土层里面/和所有的根系轻轻叙谈/以致他们自身/也成为朴素而坚韧的根/偶尔进一回城/浑身的土腥气抖也不抖/那气韵,弥漫成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6月18日晚,榆林学院学术报告厅里,当朗诵者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用带有磁性的声音深情地朗诵这些诗句时,400多名听众纷纷被带入黄土窑洞、带入一种久违的诗歌意境里。

如同沙漠中负重的骆驼渴望水源,对于曾因沙漠围困、驼队出没而得名“驼城”的资源型城市榆林来说,在物质暴富、精神饥渴的困境中,更需要进行诗意的追寻。而这场“守望家园·诗意栖居”白亮诗歌朗诵会,就无异于一泓闪烁着诗意光芒的清泉,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洗濯和净化。

幸福榆林需要诗意栖居

其实,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从来就不是文化的荒原、诗歌的沙漠。从汉代无名氏的《上郡歌》,到唐宋时豪迈雄壮的边塞诗,再到现代情深意长的信天游,彰显中华文明的诗歌精神一直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传承。

然而,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煤炭等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随着一夜暴富神话的一次次上演,榆林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得上了急功近利的“浮躁症”,横流的物欲冲垮了诗意栖居的空间,浮躁的心境消解了精神家园的关照。

面对向自然的快速索取反倒让人们内心空虚的现实,一场诗意的寻找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一些群众性组织和个人开始为弘扬诗歌精神而努力。特别是榆林市诗词学会成立以来,大力开展各种诗歌教育活动,使诗意重新开始渗透进榆林人的日常生活中。

民间的努力也得到政府的呼应和支持。2011年底,随着建设幸福榆林战略目标的提出,榆林市委、市政府领导更加重视包括诗歌精神在内的文化建设,他们认识到:“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

如今,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榆林人不得不经受信用危机和信仰迷途双重考验的关键时期,榆林更加需要文化的支撑和精神的力量。而自古以来就充当文化建设急先锋的诗歌,更应挺身而出,做寻找精神家园的引领者。

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本报陕北观察编辑室和榆林市文明办、榆林学院文学院决定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朗诵会,让青春与诗歌联姻,让城市有诗神护佑,让更多的人诗意地栖居。”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艳萍]

标签:诗歌 朗诵 文明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