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孙祯元:与樟子松相伴50年


来源:榆林日报

为了报答国家,他不远千里来到茫茫大漠;为了延续老师的希望,他50年如一日与樟子松为伴;为了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塞上,一位耄耋老人生命不息科研不止。作为《榆林沙荒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试验》项目中《选择乔木固沙树种》课题的主持人,孙祯元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樟子松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为了报答国家,他不远千里来到茫茫大漠;为了延续老师的希望,他50年如一日与樟子松为伴;为了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塞上,一位耄耋老人生命不息科研不止。他就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获得者、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孙祯元。

朴素的念头简单的选择

1961年,孙祯元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毕业的前一年,他的几名同学来榆林进行专业实习。返校后,他们把自己在榆林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其他人,并告诫道:“毕业后千万不要去榆林工作,那里的条件太艰苦。”  同学的告诫没能吓退孙祯元。“从河北定县农校到河北黄村林校,再到大学毕业,我的学业完全是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完成的。那么我就有义务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来报答这份恩情。所以,这个大家都不愿意去的不毛之地,就成了我最好的去处。”孙祯元当年选择来榆的原因,是如此的简单和朴素。

引种之路

在我国水土保持和林学领域,各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那就是关君蔚和沈国舫。其中,已故的关君蔚老先生是我国水土保持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则是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人都曾在林大任教。在孙祯元毕业分配至榆林的前两年,关君蔚和沈国舫来榆林考察,并在大漠中种下了一些樟子松树苗,希望可以为榆林这片饱受风沙袭扰之地找到一种防风固沙利器。但由于后期缺乏管护,并没能取得任何成果。

来到榆林后,两位老师曾在课堂上说起的这段试验又在孙祯元的心中泛起:既然老师们选择在榆林试种樟子松,那么樟子松在榆林就应该有成活和大面积种植推广的可能,而且樟子松也必然会对改善榆林的自然条件大有助益。

于是,在孙祯元刚来榆林的几年间,无论是在被下放锻炼时的定边县长茂滩林场贫瘠的盐碱地里,还是在业务蹲点所在地绥德县满堂川公社的荒山中,他都试着种下一株株樟子松苗,但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要完成之前从没有人完成过的樟子松引种育苗显然不太可能。在接下来的10年中,孙祯元在樟子松引种育苗方面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1978年,孙祯元主动要求从地区林业局调到治沙所,开始专门从事治沙科研工作。作为《榆林沙荒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试验》项目中《选择乔木固沙树种》课题的主持人,孙祯元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樟子松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榆林市区周边的红石峡、东沙及佳县的打火店等林场(站)种下了1万多亩试验林,正式开始进行把樟子松作为全市乔木固沙树种的可行性试验。”回忆起30多年的那个春天,孙祯元的神情中仍旧流露出按捺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潘遗霞]

标签:孙祯元 引种育苗 造林试验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