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舟:秦川写马人
2013年12月31日 11:00
来源:榆林日报
颇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王行舟,对甲骨文、金文、行书、草书以及画马大师徐悲鸿的学习研究长达20年。2001年,王行舟在内蒙古住了一个多月,在广阔草原间,他意识到:草原因为骏马,才有了灵魂;骏马因为草原,才愈发英姿飒爽。
一
马年将至,马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中国文化里,马已经从古人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我们的朋友,逐步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文化符号沉淀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奔腾不息、奋斗进取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精华的体现,马身上所蕴含的勤恳、坚韧、活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河流中源远流长。
自金戈铁马的战争年代,人们就开始观察马,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它,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年代久远,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品质超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事业飞速发展,传统的书法绘画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一时间,人才辈出,佳作不断,而能够将马字书法和马的形象融为一体的书法家当首推王行舟。
颇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王行舟,对甲骨文、金文、行书、草书以及画马大师徐悲鸿的学习研究长达2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行舟在南京上大学期间,经常以硬笔书法书写甲骨文书法马,并将甲骨文的竖写改为横写,颇具意趣,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对马的创作引起了王行舟极大的兴趣,他也因此深深爱上了马。此后的时间里,不论到哪儿,只要见到与马有关的东西,王行舟都要研究透彻。
2001年,王行舟在内蒙古住了一个多月,在广阔草原间,他意识到:草原因为骏马,才有了灵魂;骏马因为草原,才愈发英姿飒爽。辽阔无垠的草原、自由奔跑的骏马……这给了他无穷的想象空间,使他对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
书画同源,乃是几千年前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王行舟20多年辛勤耕耘的《中华奔马图》,把甲骨文的意象、金文的厚重、行草书的洒脱奔放、中国画的写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不识汉字的人,看到画也能辨别出那是一匹奔跑着的骏马。马背部分像是一幅惟妙惟肖、逼真生动的仕女在吹箫,仿佛诉说着中华男儿征战南北的悲壮故事,一下子把人带入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运用传统书法笔墨,创作出了具有书法和绘画双重形象的《中华奔马图》,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振奋。既不失书法的基本审美和技法要素,又呈现、洋溢着国画的神采,意象神韵俱佳,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一个简单的汉字“马”,经过他的再创作后,仿佛一匹奔马跃然纸上,它昂首疾驰,四蹄腾空,一往无前,显得那么飘逸和勇猛。《中华奔马图》将马的潇洒、英俊、彪悍、神勇书写和刻画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中华奔马图》问世以来,先后作为礼品赠送给德国、古巴、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泰国、比利时、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贵宾,深受国际友人的称赞和喜爱,让外国人领悟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特别是在2008年的“天马艺术节”上,《中华奔马图》给与会千名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阳光报》、《收藏》杂志、《陕西画报》、陕西电视台、中国书画频道等媒体先后对《中华奔马图》作了专题报道。
王行舟是一位颇有爱心的艺术家,2010年以来,他先后参加了中国狮子联会陕西分会组织的慈善拍卖,陕西书画界为陕南、舟曲义捐义卖,陕西狮子会蓝天队助学义卖和深圳狮子会慈善义卖等活动,捐助善款30万余元。2012年,王行舟携夫人向铜川市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捐赠了他们精心创作并装裱好的20余幅书画作品。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王行舟的努力勤奋,将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