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阅兵铠甲考:唐代有纸做铠甲 宋代有五色介胄
2015年08月26日 10:27
来源:北京晚报
明代《出警入跸图》 宋代铠甲穿戴展示图 隋唐铠甲穿戴展示图 原标题:铠甲如何壮军威 ■黄强 古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多使用冷兵器,对阵双方短兵相接时,除了比拼武艺和体力,铠甲也是最重要
明代《出警入跸图》
宋代铠甲穿戴展示图
隋唐铠甲穿戴展示图
原标题:铠甲如何壮军威
■黄强
古代战争中交战双方多使用冷兵器,对阵双方短兵相接时,除了比拼武艺和体力,铠甲也是最重要的装备,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将士们的身体。因为铠甲在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要的礼仪性活动中,比如军事检阅等场合。身着精致、美观的铠甲和戎装,将士们威武雄壮的身姿也是一国军事实力的体现。正是这种礼仪性的需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铠甲的材料越来越多样、样式也越来越复杂。
唐朝的轻型铠甲——纸甲
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人们勾勒出两千多年前秦朝军队的情景。这些兵马俑分为不同的种类,有将军俑、军吏俑、骑士俑、射手俑、步兵俑、驭手俑等,他们表情生动,姿态各异。这些兵马俑一方面展示出秦国排兵布阵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是秦国强大军事实力的展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兵马俑,所穿的铠甲、服饰也不一样,这也反映出当时军队里森严的等级制度。
在此后的几个朝代,铠甲的变化并不是太大。初唐的铠甲和戎服基本保持南北朝以来至隋代形成的式样和制度。直到唐太宗贞观年间,随着国力的强盛,才进行了一些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唐代特有的军戎服饰风格。
到了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国力鼎盛,统治者们奢侈之风日甚,军队的一部分戎服和铠甲也开始从实用的功能中脱离出来,出现了众多美观大方、以装饰为主的仪典服饰。
礼仪性质铠甲的出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边塞战事的频繁。唐代最初几位统治者时期,虽然国内太平,但为了开拓疆域,常发起边塞战争。战争一方面促使唐代产生了较高的铠甲制作工艺水平。另一方面,因为战事频繁,军事礼仪也随之繁荣,最终催生出系统而成熟的军戎礼仪。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的铠甲有13种: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乌锤、细鳞是铁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木甲等铠甲则是用丝绸等布料和一些皮料制成,这些铠甲开始用于礼仪性质的场所。
唐代还出现了非常特别的铠甲,由纸做的铠甲:纸甲。它是用多层纸叠粘在一起制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铜、铁制作的铠甲轻,也便于展示。不要小看这种由纸做的铠甲,它其实有相当的抵御能力,只是这种纸甲有一个缺陷:怕火。
另外还有绢甲,它一般不用于实战,只是宫廷侍卫、武士的戎服,这种铠甲用图案华美的绢或织锦作面料,内衬数层厚帛制成。和皮甲、铁甲一样,绢甲上也镶有皮革、金属制造的饰件,穿着更利索、更得体。
除了铠甲材质的多样,唐代戎服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特别是盛唐时期的绢甲,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鲜艳而华丽。
这里要指出的是,唐代的布甲、纸甲,并不是劣质产品,也不只是用于表演的道具铠甲,它们依然具有实用性和坚固性,布甲、纸甲实际上是唐代的一种新型铠甲,是一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轻型铠甲。在战场上同样可以保护战士的身体,只是在抗击重兵器冲击方面要逊色于金属铠甲。
因为布甲、纸甲轻便,可以在铠甲上绘制各种装饰图案,如缠枝花卉、云形宝相等。这些制造精美的铠甲,除了战场上使用,平时也有重要的作用:一可以用做武将平时的军服(可以称之为军礼服),二可用于仪卫卤簿(国家首脑重大国事活动的典章制度)礼仪的制服(可以称之为皇家禁卫军礼服),彰显帝王威仪。
由此可见,唐代用于礼仪、演示等军事活动的铠甲,不仅具有实用性,能够激发战斗的斗志;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让检阅部队的帝王将相、后宫嫔妃以及围观的百姓,看出军队的威武雄壮,展示皇帝的威望。
宋代华丽的“五色介胄”
宋代的军戎服饰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战的铠甲,另一种是仪卫礼服。实战铠甲中,用铁制作的叫铁盔、铁铠、铁甲,用皮制作的叫皮笠子、皮甲。欧阳修有诗云:“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晏太尉西园贺雪歌》)
宋代铠甲有很多种类,如金装甲、长齐头甲、短齐头甲、金脊铁甲、连锁甲、锁子甲等,而且铠甲的组件较多。《宋史·兵志》记载:全副盔甲有1825片甲叶,分为披膊、甲身、腿裙、鹘尾、兜鍪等部件。
这些铠甲的部件用皮线穿连起来,一副铠甲重50斤,将士们穿戴如此沉重的铠甲打仗,行动不便。因此,宋代也生产轻甲。轻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皮甲,它主要用于铁铠甲臂肘间的连接,既增加了铠甲的灵活性,又能减轻分量;还有一种是纸甲,它用柔软的纸捶打制成,这些纸叠加起来,厚度达到三寸,表层盖上布料,再订上钉子固定,如遇雨水,纸甲浸湿后,连射出的箭和鸟铳打出的子弹都不能穿透。
这些轻甲和铁铠甲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宋代将士的铠甲在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矛盾。
除了布甲和纸甲,宋代还有一种特色的轻型铠甲:依仗甲,它也被称之为“五色介胄”。《宋史·仪卫志六》记载:“甲以布为里,黄表之,青绿画为甲文(纹),红锦缘,青为下羣,绛韦连膺,金铜铁,长短至膝。前膺为人面二,自背连膺,缠以锦腾蛇(锦带)”。意思是说,宋代仪卫中的军士所穿的这种甲胄,形式是仿军士的,只是用黄(粗帛)为面,用布作里子,用青绿色画成甲叶的纹样,并加红锦缘边,以青为下裙,红皮为络带。这种甲胄刚好到人的膝盖,前胸绘有人的面目,从背后至前胸缠以锦带,并且有五色彩装。由此看来,依仗甲的外表装饰非常华丽。
《宋史·仪卫志》记载,宋代铠甲的颜色,有黄、青、朱、白、黑、金、银等色,至于仪仗用的绢甲,色彩比唐代更加丰富。元丰年(1078年-1085年)后,宋代公服的颜色做了调整:四品以上改为紫色,六品以上改为绯色,九品以上改为绿色;私服则是根据各种不同的织锦来区分品级,衣服的色彩经常变化。宋代将士们的服色,除了九品制官服颜色不能直接使用外,其余各色都能使用,服色以青、白、朱、黑、黄(淡黄色不能用)为主要色彩。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