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六大特质”引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来源:陕西日报

日前,本报记者对西安市市长董军进行了专访。董军市长对“国际化”作出了自己的解读: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要着力打造六大特质,即高端化的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广泛性的国际交流、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开放性的公共治理和个性化的城市特色。

特质五:开放性的公共治理

记者:国际化大都市的治理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如何调整治理思路、创新治理方法和模式,创建更好的社会环境?

董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公共管理角度讲,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构建政府调控与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管理力量互动的开放性的公共治理体系,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一是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增强条块管理互补性,努力消除管理盲区。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拓展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市区与郊区、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疏导并举,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足以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市民安居乐业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二是要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坚持“管建并重”,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管理力度,推行主城区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

三是要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坚持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保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坚持利益分析方法,强化和谐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树立多边受益、共生共济、合作共赢理念,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求同存异、化异趋同,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深入开展“平安西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市民的安全感。

特质六:个性化的城市特色

记者:西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特点鲜明的城市,如何保持和发扬她的城市特质?

董军:没有个性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西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积淀,决定了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的城市风格,这是西安城市的个性和气质。我们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要保持和弘扬城市鲜明的个性,不求最大最强,但求最具特色,体现精致精美、大气恢弘的特点,向世人充分展示西安的独特魅力。

一是要凸显民族性的鲜明特征。比如在城市建筑风格上,要充分体现民族性的元素。近年来,我们建设的大唐芙蓉园、道文化展示区、雁塔北广场等等,不论色彩还是外观,都体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既有个性,又非常大气。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以高起点的规划作为引领,体现民族性,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塑造西安华夏故都的新形象。

二是要突出城市山水特色。构建“依山傍水”的城市格局,把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秦岭的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山水同构。依托秦岭北麓自然资源,做足山水文章,充分展示“山水秦岭、人文西安”的独特魅力,形成城市与山水相融合、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要大力彰显西安文化。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坚持文化走出去战略,使西安成为展示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在采访的最后,董军市长饱含深情地说:“城市的建立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安是具有全世界意义和全人类价值的城市。在加快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进程中,西安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推广中国价值、讲述华夏故事的重要责任,我们不仅要使西安成为保存中华记忆的城市,还要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城市,更要成为追寻人类文明足迹和探索现代城市发展轨迹的城市。”

(原载8月6日《陕西日报》)

相关新闻:

标签: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 建设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