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鲁迅文学奖评委郑彦英评奖笔记 谈作品聊“黑幕”


来源:北京晚报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11日揭晓。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

原标题:鲁迅文学奖评委郑彦英的评奖笔记 谈作品聊“黑幕”

从7月18日入伏开始,郑州城如同烘房,行走在街上的人,若晒焉了的茄子,松着皮,麻着脸。7月28日,进入最热的中伏,我便逃离了,直奔北京西山,参加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担任评委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敦促我系统地阅读了全国重要散文作家的作品,在汲取了大量营养后,我对散文写作和评奖也有了一些感悟。

一、苦难体验是对文学最大的滋养

近80高龄的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但也正因为如此,她从小就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她申报的作品是《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作品顽强地追溯父亲贺龙、母亲蹇先任和自己童年的足迹,以优美而略带伤感、真实而接近雕刻的文字,为读者奉献的一部杂揉着血和泪的元帅和女儿的生命史与心灵史,给人的震撼,直达心灵深处。

作家塞壬似乎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她长期面对混乱、落魄、疲惫而危险的日子,过着“匿名者”的生活,遭遇抢劫、偷窃、行骗、栽赃及某种阴谋的深渊,无故被炒,备受歧视,屡遭排挤,没有值得信赖的人,没有可以倾诉的灵魂。看她的《匿名者》,如同看了这个世界的X光片,她似乎躺在地上,向上看人看事物,于是看到了人们以往看不到的,如生殖和排泄部分,如赘肉和血痂。由于她的观点和陈述,使我们对世界和人的认识全面了。

不得不说的是白描的作品《被上帝咬过的苹果》,这是作者面对绝症,生死煎熬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这一特殊时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书中最感人的,是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在家乡的大地上,白描与天地之间的生死对话。“我说”、“我问”、“我抗辩”和天与地的“回答”,构成了一个知者面对死亡时的心灵交响。

还有内蒙古基层作者刘志成,这是一个拉了多年板车的作家,所以他的作品关注人性,关注底层,关注苦难,文中的人,文中的动物,栩栩如生。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他笔下的那只狐狸和它的几只小崽。

二、写作的态度决定作品的高下

女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写得都很出色,没有花丽的词藻,用朴实的语言写出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农村,真实的农人。写这个作品是很艰难的,她几乎走遍了一个中国,走访了几乎所有从梁庄走出来的人,与他们交朋友,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她的作品,如同摄影的正片和负片,让我们准确而真实地认识了中国的农村。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梁鸿是行万里路,成一卷书。

再比如李娟,为了体验牧民在冬天如何放牧,她一个年轻女子,竟和牧民一起进入冰天雪地的冬牧场,与牧民同住在一个地窝子里,几乎与世隔绝地度过了一个冬季,等她从冬牧场回来的时候,她的衣服由于脏上摞脏而发硬。于是,游牧人鲜为人知的冬牧场,才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也正因为鲜为人知,这部作品就独特起来,并因为独特而备受关注。

相比之下,多少作品无病呻吟、闭门造车,走马观花地去了一个地方,就下笔万言或自恋式抒情,堆砌词藻鼓吹人事风物。这些人沉醉于参加各种笔会和活动,在举杯换盏中快乐并陶醉着,写作反倒要抽时间,作品自然多为急就章,风采全无,哪还顾得社会人生?

三、作家的才情成就作品的风采

许多作品的阅读是乏味的,而有才情的作家,会把一个平常的事物写得异彩纷呈。比如周小枫,她的文字总以敏锐的观察、新奇的感觉和穿透生活表象时飞升的文字,将生活与生命以放大镜的效果展示给读者,为散文写作另开了一扇门。比如她写海鸟,“因为习惯于一出生就面临险境,它们把令人眩晕的高度和危险都视为常态。”这是散文的语言,也是诗的语言,更是哲学的语言。

古往今来,写海鸟的散文比比皆是,有哪一篇写得如此引人?

再比如梁衡,这个善于宏大叙事的作家,把伟人写成活人、常人,把小事与大事相连,把个人性情与党国命运相连,挖掘书写台前幕后的人事,展开了另一个解读历史人物的门窗。比如他把毛主席骑马的爱好与毛主席想在解放后骑马的愿望结合起来,设想毛主席如果去骑马考察,就不会有大跃进,更不会有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人们在阅读时不禁感慨:毛主席为什么不去骑马呢?!

就我所知,有不少人研究和编写毛主席的文章,但大都把毛主席神化或者平凡化,而梁衡,给了我们一个立体的毛泽东。

还有祝勇,他申报的作品是在《十月》连载过的,这组散文用当代人的文化视角,对王羲之的《兰亭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韩熙载的《夜宴图》等中国古代璀璨的书画艺术作品进行重新审视,描述这些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在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的,所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并不只是书画本身,而是它们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由于对历史名人的研究与探寻丰厚扎实,所以将掌故写得生动有趣。比如写王羲之如何因为敞胸露怀而成为东床快婿的,让读者忍俊不禁。

写历史人物的文章太多了,有几篇能引人入胜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艳萍]

标签:鲁迅文学奖 郑彦英 评奖笔记

人参与 评论

今日热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