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咸阳老政协委员眼中的榆林:走进榆林
2013年11月07日 10:04
来源:榆林日报
走进榆林 登临榆林镇北台, 万里长城尽收来。 遥望塞北大沙漠, 烽烟滚滚冲天外。 回首千古沧桑史, 刀光剑影数千载。 光阴逝去如烟云, 多少忠骨何处埋? 这是我上一世纪末,大概是公元1995年春,专
三
在我的记忆中,榆林就是古代边陲之地,也是大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常年兵戎相见、烽火连天之地。更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和发展之地。险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谱写了一代又一代忠臣良将,为国尽忠惊心动魄的历史经典活话剧。秦腔历史剧《金沙滩》、《杨门女将》、《潘杨讼》、《百岁挂帅》、《十二寡妇征西》、《杨排凤》等,都是历史上的文化经典。亦给我们子孙万代留下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北宋年间杨家一门忠烈。据说,杨继业生在神木,佘太君长在府谷。为榆林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直到今天,都是人们饭后茶余、街谈巷议、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显然是历史留给榆林人民珍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以前去榆林的路又窄又难走,特别是绥德到榆林的那一段。左边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无定河水,右边是叫人心惊胆颤的悬崖峭壁。汽车行驶在狭窄的、仅够两车相会的简易公路上。人们颠簸得犹如坐在弹簧椅上一般。个个提心吊胆,只好听天由命。说不害怕,那是一句假话。那个时候去榆林,跟穿越秦岭去四川没有什么两样。既没有现在的双向三车道的高速公路,也没有今天直达榆林的火车,更没有神话般瞬间即到的飞机。只有唯一一条依山傍水的简易公路。高大的大巴汽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不但令人心里不安,而且车速十分缓慢。即便是有人半途想下来方便一下,也深感不便。偶尔看见沿途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心里犹如十五只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心想:能够平平安安地抵达榆林,大概是给爷烧了棒槌壮的香了。刚刚越过了这一段路,人们紧绷的心好不容易放了下来。不料,又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毛乌素大沙漠丘陵带了。汽车还没有走进茫茫大沙漠,老远就看见铺天盖地、腾空而起的黄沙。好像进入了青海荒无人烟的柴达木盆地大戈壁滩,叫人不寒而栗。难怪千百年来,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封建帝王把都城不是建在了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就是建在了中原大平原上。就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的南宋逃亡政府,也知道跑到江南杭州,死活也是不会到这个地方来的。我顿悟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什么当年要把少数民族赶到边疆去的道理了。难怪历代的奸贼妄臣都要死死地守在京城里,而把忠臣良将千方百计地赶到边关!车子行驶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中,一路上风大沙大。随风扑面而来的黄沙,毫不留情地猛扑过来。吓得人们赶紧关好车窗,闭上眼睛。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好不容易才听见司机大喊了一声:“榆林到了!”下车一看,我的心一下子凉透了。真是看景不如听景,这哪里是个城市?难怪多年后,我听曾经跑遍陕北演出的省戏曲研究院,一位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说:陕北的城市都是一个样:“一条沟,一条街。”
四
今天,目睹这十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古典小说《西游记》似的神,像魔术师空手取物般的奇,更像美术大师画画一样的美。凡是亲自到过榆林的人,自然会顿生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更有一种乐不思蜀的感受。
据说,榆林这个称谓,大概是和元朝大诗人周伯琦的《榆林驿》的一句诗──“昔人多种榆……此地名榆林……”有关吧。
榆林地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西岸,著名的榆溪河从南向北穿城而过。榆林古城不但是塞北自古以来的边防重镇,而且是毛乌素沙漠南端一片自然天成的绿洲。
榆林雄踞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要冲,从古至今就是战略要地。也是大汉族和匈奴、突厥、党项、蒙古等游牧少数民族长期杂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成了各民族风流人物,顺应历史潮流、登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话剧。他们的故事如刻蜡板似的,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我曾经在一首《游榆林》五言诗中这样写道:“自古榆林府,历代兵家争。太平造逆子,乱世出英雄。”正是英雄演绎了历史,历史造就了英雄。不管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红石峡摩崖,还是威震四方的镇北台古建筑。也不管是古香古色号称“小北京”的榆林老城,无不以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向人们展示了榆林这个特殊的地方所特有的环境、特殊的历史印记和榆林辉煌的历史。你能说榆林市不是一个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吗?榆林这个名字,催人振奋,令人崇敬,叫人深深地感到榆林人民的智慧和自信!
榆林城为明正统二年(1437)始建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同治年间,这里的文化教育事业就很兴盛。陕甘总督左宗棠称其为“北学其先。”近代的榆林,培养了一大批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英雄人物:如杜斌丞、李子洲、刘志丹、张德生、朱侠夫、朱敏、张季鸾等,以及爱国名将杨虎城、邓宝珊,著名学者王森然、柳青、高景德和活跃在海内外的榆林藉社会、科技等各界名流志士。榆林的历史,在各个朝代,都有一部辉煌的历史记忆。今天榆林的主宰者们上演的历史,更是一部让前人慰藉,令后人牢记的历史。
一走进榆林,看见那雄伟壮观的镇北台,我就想起了唐朝大诗人王昌龄那首有名的七言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似乎把人一下子带到了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枭雄混战的年代。镇北台依山据险,居高临下。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毛乌素大沙漠,南边是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带。如一把巨大的神锁,矗立在蜿蜒曲折的明长城之上。紧靠镇北台下,建有一方形砖城,名叫款贡城。近些年来,榆林市政府多次拨款,不惜耗费巨资,对镇北台和款贡城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名人志士和达官贵人登台观赏,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诗篇。1936年10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曾经莅临榆林,亲自骑马登上了镇北台。上一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和刘澜涛也曾先后登上镇北台。这些无疑为榆林增添了无尚的荣耀!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