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凤凰陕西文化探秘团队走进榆林,解读文化遗存,剖析背后深层次内涵,探寻多样性“和合”内涵。
-
吕建福
陕师大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
吴洪琳
陕师大统万城研究专家
-
田荣军
美术学博士
-
王智
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
-
王建新
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
陈峰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
刘景纯
经济社会研究专家
-
吕建福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榆林因地缘具有文化多样性
榆林是一个农牧业交界区,也是一个地理坐标,是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一个交界线。在榆林红石峡刻有“华夷天堑”四个大字,“华夷”即是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一个界限,“天堑”是一个地理上的界限,也是文化上的一个界限。
民族大交流大融合造就文化的鼎盛
现在的“一带一路”提出的新的丝绸之路和古代丝绸之路,虽然环境变了、交流方式也变了,但都是不同文化的交流、都是经济贸易的交流,在这点上是一样的。古代丝绸之路积累的经验对于现在的“一带一路”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匈奴及统万城研究专家
统万城: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汉族文化对匈奴文化的影响史书上记载偏多,匈奴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记载非常少,这可能和史书的叙述方式以及关注的视角有关。王昭君出塞就遵循匈奴的婚俗,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按匈奴婚俗她转嫁给庶子为妻。当然这种影响是出于匈奴聚居区的影响。
统万城的建立受汉族文化影响
游牧民族本身是无城居生活的,逐水草生活。但由于处于农牧交界地带,跟汉族经常交往,自然会受到汉族的影响。再加上赫连勃勃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草原这个舞台并不能满足他,他的理想是南下中原甚至到长安,这是他的意图所在。
-
田荣军
美术学博士
绥德石雕——手指尖的中国文化
石狮子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形象,事实上,最早的中国是没有石狮雕刻的。先秦以前,中国人认为最凶猛的动物不是狮子是老虎,很多原始的雕刻表面是凶恶的龙或虎,例如青铜器、酒樽。
绥德石雕——手指尖的中国文化
真正让狮子形象成为中国人崇拜的石刻艺术是在唐代。武则天修乾陵时,给乾陵的朱雀门(南门)两侧修筑两尊巨大的石狮子,呈蹲式,从地面到头顶带上底座,有三米多高,非常凶猛、威严,代表了皇家的权威,这是武则天的首创,把狮子视为对她的守护。
-
王智
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
大夏国蒸土筑城之谜(一)
古代最先进的筑城技术,古代最严酷的检验标准,马背民族的筑城之梦,草原君主的野心,中原王朝的梦魇,匈奴人的弓弩催生了胡服骑射、秦直道、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开发西南夷....最后的匈奴单于一统万邦的理想,淹没在草原大漠的尽头
大夏国蒸土筑城之谜(二)
每当草原上崛起一代代雄才大略的君主时候,那就是中原王朝君主挥之不去、寝食难安的梦魇。它压迫着中原君主的神经。历史上记载的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著名匈奴君主都有一种桀骜不驯、残暴、目空一切、雄心勃勃的王者心态。
-
王建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九边重镇:多民族发展与融合
匈奴从西汉晚期开始,也就是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一部分南匈奴已经和汉王朝结盟,而且逐渐的和汉人融合到一起,甚至进入到汉地居住,而赫连勃勃这一只匈奴实际上是南匈奴的一部分,换一句话来说,他们已经是非常汉化的匈奴了。
九边重镇:多民族发展与融合
统万城有多方面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政治统治的中心,甚至也作为军事中心。还作为手工业的中心,城外现在发现的也有手工业的作坊,比如说要制作各种各样的兵器、生产工具。也包括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这是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一个中心,作为一个城来说。
-
陈峰
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镇北台:军事文化经济汇聚平台
镇北台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有这个道理,但也不一定完全如此。因为长城很长,东边从山海关一直到西边的嘉峪关,镇北台实际上是陕西北部榆林地区一个重要的军事瞭望台,它的确是这个时期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也是民族融合、边界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镇北台: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镇北台只是这段长城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烽火台、瞭望台,应该说这一段长城特别是在明代,这里设立九边重镇之一,设立九边重镇的延绥镇,它对当地各方面,刚才也说了对文化、生活、习俗、民风它都有的很多影响。
-
刘景纯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镇北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见证
明代的这个洪山市,也就是我们说的镇北台下面的洪山市贸易,它是有严格规定的。首先,这个互市按国家的规定它是一年一度只有一次,而这个互市一般是由地方的巡抚或者总督来主要负责的。
镇北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见证
从明朝的历史来看,北方的这些各部落多次要求和明朝延边进行互市,以满足他们物质的需求。事实上,在以前也有不同程度的互市现象,比如说像贾晋时期,贾晋三十一年,就有赵燕隋互市这样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