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6

凤凰镜距离第 036 期

剃头匠人的“十六般武艺”

1 /

  • 调整你的温度

    36℃

  • 【凤凰陕西出品 文/张安琪 图/马文倩 张安琪】发型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重要特征之一。漫步街头,数不清的理发店扎根街道两旁,在喧闹的夜晚里闪耀着霓虹灯,招揽顾客。见多了灯红酒绿,习惯了标新立异,你是否还会为街角一个担着剃头挑子的老人驻足,对他的手艺给予一份信任,坐下来剪剪头发,顺带刮刮胡子,掏掏耳朵。当老式推子,修面刀,荡刀布一一映入眼帘,唤醒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理发,这门传统的手艺,并未渐行渐远。

  • 很久以前我国没有“理发”一词,人们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剃头匠。剃头匠不仅为人剃头,更兼而刮脸、刮胡,甚至掏耳。如今,能找到一家理发店,用最传统的方式,并且能够刮脸、刮胡的,实属难得。这间理发店,位于小巷的一个地下室,外人知道的不多,来此的顾客也都是几十年的常客。

  • 在所有匠人当中,剃头匠是知名度最高,也是目前仍留存的职业。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也被冠以更时尚的名称——发型师。但人们记忆中的剃头匠与如今的发型师并不完全相同,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做的都是居民生意,价格实惠,无法剪出那些流行的造型,却总能让人有个干净、精神的形象。理发店内的海报,独具上世纪八十年的潮流风格。

  • 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个刮刀、一把梳子,借助简单的工具,老师傅按顾客的要求,十指联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半个小时不到,由长变短、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 这里的理发用品都刻上了浓厚的年代感,锈迹斑驳的吹风机隆隆隆响起时,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声音,还有理发匠们和顾客的调侃聊天声、间隙的大笑。

  • 与时下最流行的美容美发店不同,这里一直沿用最传统的理发方式。顾客进店无需洗头,理发师直接先用推子整体将头发推短,经过梳理后,再用细剪仔细修剪发梢。这种熟练的推头手法,一看就已经过了几十年的操作,娴熟快速,一位男顾客从进店到理完头发,前后只有十分钟。

  • 这家理发店已经开了三十多年,来此的顾客也都是几十年的“熟人”了,一些老人年轻时就在这里理发,如今还带着孙子过来。理发店目前有八位理发师,男女皆有。女顾客有更多烫发、美观方面的要求,一般都是由女性理发师上阵。

  • 除了理发,这里的理发师还具有其他美发店发型师不具备的技能——修胡子、刮脸。曾经刮脸师傅都在老街小巷子中支一把座椅,拉一个长条凳,在荡刀布上来回打磨修面刀,给老人们刮脸。如今已鲜有这般景象,但在这家理发店,仍能见到刮脸、修胡子的场景。一位理发师傅打趣到,“不会刮脸的那不叫做理发师”。

  • 刮胡子前都要用热毛巾把脸捂热,再刷上肥皂水,胡子变软,刮脸不疼。

  • 附近年老的居民们喜欢来这家老铺子,理个发、刮个脸、谝谝闲话,他们觉得现在的理发店要么太冰冷,没有铺子里的人情味,要么太“时髦”,没有会刮脸的老师傅。

  • 剃头匠用的剪子都是纯手动,剪、打薄、修正也就是那几下工夫的事,他们谈起自己的功夫时,往往都会说其实没啥秘诀,就是熟能生巧。的确,先洒水理清头发纹路,简单梳理后心中就有了大致的造型,迅速的修剪后整体打薄,最后再修出耳朵便大致完成了。细心的剃头匠还会仔细检查最终的造型,是否有单独长出的头发还需剪去,正是这份认真的态度赢得了百姓们的尊重。

  • 理发担子少不了必备的十六般武艺(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懂的人也未必都能掌握。这行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难的是“三年的剪子,五年的刀”,但剃头刮脸的技巧就简单一个字:“练”。

  • 如今外面理发店林林总总,提供各种花哨的洗剪吹,花样多了,烫发时间就久了,价钱自然也就上去了。无论男女,洗剪一次头发只收几块钱的老店,可能已经不多,这才是十足的“物美价廉”。

  •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老艺人的相继离世也使一些技艺从此失传。过去农村人有行手艺是叫“铁饭碗”,即所说的“三班六匠”。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传统手艺正在慢慢失传。这些传统的卷发用品,也只在这样的老店才能见到。

  • 虽然理发店的顾客多数为男性,仍有认老牌子的女性顾客在这里烫头。不同于美发店提供各式冷烫、热汤、离子烫,这里仍用传统的烫发手法,使用多年老旧的塑料卷棍。再娴熟的手法可能也赶不上时代的浪潮,但庆幸的是还有人坚持着,也叹息只有太少人坚持。

  • 理发师们大多都是几十年的老匠人,理发速度快,技艺高,通常会根据顾客的脸型、发质直接开剪,顾客也不多说话,给予最大的信任。这里的老师傅介绍,如今还在春节后正月里,属于理发淡季。我国有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到了“龙抬头”这天,理发店一天要来几百顾客,门庭若市,理发往往要等上很久。

  • 如今的城市中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光怪陆离的美容美发店,条件越来越好,花样越来越多,价钱也越来越贵。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受到极大的冲击,悄然发生着剧变,许多在前几年还兴旺一时的传统手工技能逐渐淡去。而剃头这个概念,仅留存于极少数人的记忆中了,只有心中的那份惦念却一直挥之不去。曾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剃头匠,如今却在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一个身影,更是一种文化遗产,一个时代、一群人的记忆。

往期回顾

  • [第35期]

    民谣春晚在西安

  • [第34期]

    黄土地上的“年”味儿

  • [第33期]

    探秘汉水之源

  • [第32期]

    茶匠:茯砖茶制作技艺探寻

  • [第31期]

    最佳“配角”

  • [第30期]

    西洋镜里看旅博

  • [第29期]

    支教青年心旅程

  • [第28期]

    丝路报道团西游记

  • [第27期]

    沉默的荣誉·法警本色

  • [第26期]

    润物无声·聚焦一线审判员

  • [第25期]

    华山风骨·挑山工

  • [第24期]

    丝路旅博会上的另类元素

  • [第23期]

    丝路旅博会上的陕西元素

  • [第22期]

    华山道长生活全揭秘

  • [第21期]

    我愿永远作为碧血凝青史

  • [第20期]

    黄土地雕琢出的“石头城”

  • [第19期]

    陕北民间婚俗

  • [第18期]

    高考进行时

  • [第17期]

    来自中西亚的“眼睛”

  • [第16期]

    西洽进行时·凤凰在现场

  • [第15期]

    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

  • [第14期]

    故事·佛典东渡

  • [第13期]

    故事·佛陀诞生

  • [第12期]

    十尊菩萨与“法器”

  • [第11期]

    佛光浮沉 珍宝再现

  • [第10期]

    三德六味 禅悦为食

  • [第09期]

    春风十里 书之“姝”途

  • [第08期]

    记得住乡愁

  • [第07期]

    你本来就很美

  • [第06期]

    重走习大大的来陕路

  • [第05期]

    艺考“不易考”

  • [第04期]

    关中农村“老之俏”

  • [第03期]

    生死状

  • [第02期]

    调酒师:一斟一酌玩转夜色

  • [第01期]

    AST涂鸦:我们不是艺术家

  • 地址:西安市高新一路创新大厦N204室
  • 联系电话:029-89388087

投稿规则

如果你身边有奇闻异事或温暖感人的故事,请提供给我们拍摄线索或图片,我们将在作品后为你标注署名并且有机会获得由凤凰陕西提供的精美奖品哦。



凤凰网城市联盟监督电话:010-60675241 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gaoshan@ifeng.com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