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8

凤凰镜距离第 038 期

为离者低语 为行者咏琴

1 /

  • 调整你的温度

    36℃

  • 【凤凰陕西出品 文/张安琪 图/山人社】礼仪出殡是殡葬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是尊重逝者,亲情惜别的表现形式。人存于世,最后一程若从一场庄重肃穆的告别中走过,便是这世上走一遭后最温厚隽永的结束。惜别、悲怆、疼痛,面对诀别,他们掩下哀思,执以专业,数十载不变的初心,以匠人般的初心抚慰逝去的灵魂,让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 “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把美丽和尊严还给逝者”这一句句看似口号、却很难践行的精神信条,正是整容组所追求的理想和工作目标。整容组主要负责接收、冷藏遗体(接殡)和塑型整容工作,是殡葬工作服务于逝者和丧属的第一道窗口。西安市殡仪馆每年要为22000多具遗体提供服务,而这些遗体,全部要经过这些“化妆师”的手。

  • 小李是位典型的80后女生,来自东北的她性格外向、直爽,2008年来此实习,2009年正式加入整容组,一晃眼已经过去8个年头。因为每时每刻都有逝者离去,殡葬服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正常早班也要从7点30分开始,并要完成换装等一切准备工作。多年来的工作习惯,小李总是会早到一会,提前做好各项准备。

  • 整容室房间空旷,设备简单,一个立柜,一个洗手台,每位化妆师都有专属的化妆箱。每具正常死亡遗体的整容平均耗时30分钟,这样下来化妆师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而碰上因自然灾害、车祸、高坠、火灾、坍塌等事故非正常死亡的遗体,则要视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填充、制作假骨、假肢、塑型、整形、拼接、修补、缝合、清理血水粪便、穿衣、化妆等一系列复杂的修复手术进行还原,这些则需要由几个人耗费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 生命结束后,没有了血液循环,身体各项机能随即停止,人的脸色会变得泛黄、泛黑,有些还会因为腐败而更加不堪。为了满足每一位丧属对逝者整容和补妆的要求,每一具遗体都要在化妆师手上过一到两遍、甚至三遍。无论家属提出怎样的要求,他们都会尊重并且尽力去满足。他们使用的化妆品,也和日常女孩用的并无二致,小李介绍,遗体化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然、安详,接近逝者生前的状态。这不仅对于家属而言是最大的宽慰,也让逝者在世上留下最后一缕美好的容颜。

  • 遗体整容修复不仅仅是面部化妆,一些因车祸、坠楼等原因非正常死亡的逝者,有些肢体并不如常人完整,还需先将尸体修复。西安市殡仪馆曾经处理过恶劣天气致人死亡的遗体。石埋土压、山洪冲刷,自然灾害的摧残与蹂躏,使大部分遗体严重变形,甚至到了支离破碎的程度,较后运抵的遗体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散发着令人作呕的异味。这是对于整容组全体员工的身心考验。

  • 炎热的天气、异味的熏蚀、凄惨恐怖的景象和极度劳累啃噬着整容组每一位整容师的身心。连续数天、甚至半个多月,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大家都累得腰好像要断了,极度的疲惫让整容师们的承受力到了极限,不断有人累倒、熏到呕吐,不得不呻吟着席地而坐喘口气、缓一缓劲儿。整容组的小李也说,工作一天下来特别疲惫时,也会有一瞬间怀疑这个选择。

  • 整容班组目前19个人,从最开始的十四五个,逐年增加到如今的规模,目前一共有两位女化妆师,在岗的只有一位。一些女性逝者家属会要求女化妆师进行服务,对于家属的要求,他们都会尽全力无条件满足。班组这些人工作以来没有一次能全聚在一起,因为每时每刻都有人逝去,人的生老病死,不分时间。

  • 工作之余,生活中的小李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因工作繁忙且疲惫,休假的时间她大多在家休息,也会逛街、游玩。她从小特立独行,最初自己想从事这个行业,觉得这个专业比较酷。但现在看来,她说刚开始想得太简单,做了这么些年,愈发觉得这工作十分神圣。问到她的丈夫是否介意这个工作,她莞尔一笑,说到“介意的人是因为并不了解”。也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才使得小李对于工作更多一份坦然,多一份担当。平时工作时小李从不化浓妆,但也十分注意仪表,这些,都要考虑到家属的心情。

  • 目前,西安市殡仪馆整容组的化妆师,除了部分是专业院校毕业,也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在这里,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师傅与徒弟间的“传帮带”也让他们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结下了不解的情谊。因为这工作远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整容化妆后,遗体即被送往冰柜存放。

  • 冰柜内低凉的温度,和冰柜轰隆热气声交杂的房间,这一内一外,冰火两重天,一如生命消逝的苍凉,一如亲人最后的送别和无尽的怀念。每个冰柜上,都有一枝淡粉色的鲜花,一如每位入殓师对于生命的敬重,为逝者做好人生最后一次服务,便是他们最单纯、诚挚的初心。化妆师小侯的父亲,也曾在这里工作,选择这个职业多少受到家人的影响,这份工作正如小侯所说,“我们是为人生划上句号的那个人”。

  • 殡仪馆的整容化妆师,这个常人听起来十分神秘甚至有些恐惧的职业,在他们的讲述中已变得平凡无奇。对于他们而言,这是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工作之余,化妆师都在休息室时刻待命,没有过多的娱乐休闲活动。办公室里这些绿植和鲜活的生命,也让这难得的闲暇时间多了一丝温暖的意味。所有人都无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无法避免亲人离去的离别之痛,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步,这才有了生命的繁衍代代相传。

  • 在重塑逝者美丽、神圣与尊严的工作中,遗体整容师也在不断地践行着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带着世间最后的温柔以待,每具遗体最终在熊熊烈焰中化为尘埃。在这堵高墙之外,亲人强忍着悲怆等待那个冰冷的骨灰盒,盛装温热的白骸;遗体火化间,常人无法接触到,更鲜有人注意火化工的日常。

  • 火化间共有14台火化炉,温度都在600℃以上,根据中国人的习俗,逝者需要在正午之前下葬,于是早上的工作最为集中,一天平均火化60多具遗体,早上房间温度达到50℃以上。无论寒冬酷暑,这里都像炼钢厂一样,工作人员虽然手袋两层帆布手套,依旧温度很高。在火化过程中,工作人员每隔5到6分钟就要调节温度,并时刻观察仪器燃烧情况,防止意外发生。高温的工作环境下,即使是寒冬腊月,他们的衣服也几乎都湿透,他们也开玩笑说,这个车间里,没有胖的。

  • 火化工人的工作相对独立,也很少能够接触到逝者家属。仅当家属在捡灰炉收捡骨灰时,他们有时会帮上一把。火化遗体看似简单,但要求也极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扫码确定逝者信息、核对身份。然后,就在这火炉后面,目送逝者走完这世上最后一程,他们总说,用心把活干好,就是对工作、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 火化工人在轰鸣声夹杂着燥热的车间工作,常年被高温、灰尘、异味儿所包围,工作环境十分密闭。目前班组的人员中,80后占了多一半,还有两位年长的老师傅。这些人大多已接近而立之年,也都成家立业,生命的体验、生活的感悟也让他们更加趋于理性、成熟,或许是封闭的工作环境,日复一日重复着送行者的职责,初初交谈时却显得十分拘谨,他们平凡的话语甚至有些拙劣的表达,却直击人心,迸射出对于生命最深刻的体悟。

  • 小董自学校毕业后在此工作已经十多年,对此他说这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班组人员工作紧张,小董大病初愈才住完院就返回工作岗位,脖间白色的纱带还隐约可见。他说,经历这么多年的工作,面对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自己的性格会变得沉稳一些,对于事情的看法也会改变,人会变得更加理智。但有时看到家属目送亲人被推进火化炉,哭地撕心裂肺的样子,免不了也会很动容。回忆起这些,小董仍然眼泛泪光。见惯了惜别锥心的痛,却仍怀有温热善良之心,这便是他们最可敬之处吧。

  • 中国人非常讲究仪式感,对于逝去的亲人,一场肃穆的遗体告别仪式,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亲情的最后一程陪伴。在这场告别中,有一群人,关注着无数细节性的工作:根据家属身份确定站位,引导家属站位、排序,发小白花……这些仪态庄严、仪表得当,生命如夏花般绚烂的人,就是殡仪服务礼仪组的司仪。一场适合逝者身份、家庭模式的遗体告别仪式,无疑对于亲人、朋友,都是最大的宽慰,仪式开始前,司仪会和家属充分沟通,深度了解,包含家人的要求、需要避讳的事项。对于司仪,更是按照军事化标准严格要求,体形保持,语言培训,样样不可少。最重要的是,主持过程中,司仪全程绝不可面露笑容,以示对于家属的尊重。此刻主持的这位司仪,从小就有一个主持梦,而她,却偏偏做了一个不能微笑的主持人。

  • 1987年出生的小颜是班组中年纪最大的,从小在离异家庭长大的她,曾经也很叛逆,和家人吵闹。从事这份工作8年来,每每在肃穆的礼堂听着家属的致辞,看着那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悔,也让她改变不少。几日前,一位孙女在悼念爷爷时说到,“李老头,你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给我开门,给我做好吃的了……”这是一个孙女对爷爷的依恋,眷恋。类似的事情小颜已经经历了太多,回到家与亲人相处时,她更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也总是觉得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如今她说,做一个子女,自己觉得能及格。

  • 遗体告别仪式每位司仪每天都会主持两场以上,在主持时也必须脱稿,时刻要与家属保持眼神交流。在这个厅堂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子女的付出,社会的感恩,这些不是以职业地位来区分的,在这里一切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对于这个大家都比较避讳的行业,司仪却愈发觉得它很神圣,她们比更多的同龄人更能体会到生命本真的意义。在向遗体告别时,司仪都以标准的姿势身体呈90度直角深鞠一躬。

  • 根据要求,在有家属在的场合,司仪必须戴白手套。每天的工作环境如此,要说司仪不受到情感感染,也是不可能的。小颜介绍,刚开始主持时很多司仪也会非常动容,但时间长了,更加理解职责所在。作为司仪,需要整体布控全局,这个身份不允许她们更多地投入到悲伤情绪中,不能让来宾觉得失礼,基于主持人的身份,她们需要保持中立,让仪式有秩序、按照期望进行下去。

  • 如今,殡葬服务这一行业也逐渐被理解、认可,从业人员在生活中、寻找伴侣时,年轻人对这个职业更多是好奇,现代人已经可以接受。也正是这更人性化的服务、细节的无微不至,触动着人们内心。不仅整容组、火化组、司仪组,西安殡仪馆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始终以家属的需要和心境为第一考虑。在遗体告别式大厅,还有班组其他工作人员在布置大厅,白色的帷幔、配以淡色小花装点,整个大厅素气、雅致。

  • 对于司仪而言,除了告别式现场的引导,提前更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了解逝者的信息。这间粉红色帷幔包围的中厅,第二天将举行一位10岁女孩的遗体告别式。大厅一改黑白严肃沉闷的风格,配以鲜花、玩偶,还有Kitty猫图案的花丛、话筒架上振翅的蝴蝶,充满了童真。这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曾经参演过众多影视作品,照片墙上还贴着剧组和明星的合影,以及,病房中化疗时和父母留下的合照。

  • 西安市殡仪馆远离市区,这里的员工很多都是天还未亮便出发到单位。如今,更多的90后也加入到这一服务群体中,在工作中,他们是严肃的送亡者,在生活中,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也经常运动、看电影。面对工作的沉重,彼此之前的友谊、情谊,无形中将他们维系于一起。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他们清明节不能休假,虽然在这里上班,但没给亲人扫过一次墓。身边的这群善良的伙伴,即使没有更多的言语和安慰,仅是工作时的默契,几载风雨的陪伴,就是彼此支撑下来最强大的臂膀了。虽然工作车间总是阴冷昏暗,但面对外面的浩瀚晴空,他们,依旧会坚毅前行。

  •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拍摄的当天,早晨淅淅沥沥降下小雨,午后天空却已放晴。最后我问小颜 “未来给孩子如何介绍自己的工作”?她讲了一个故事:家里养的乌龟死了一只,孩子问妈妈“啥是死了?”做了这么久工作的她也无法给孩子解释,就说乌龟变成天上的星星了。她觉得母亲对于孩子太重要了,不能接受因为自己的工作为孩子带来不理解的眼光。这个带着躲闪的回答,也许就代表了一个母亲对职业的敬业和对亲人最温暖的爱。我们为生者喜,为逝者悲,在无情的命运面前,谁又能真正地渡己渡人。殡葬服务的从业人员,以专业的态度,执业的匠心,对生命的敬畏和一颗至纯的善良之心,成为此岸到彼岸的“摆渡人”。

往期回顾

  • [第37期]

    今日木兰 铁面柔情

  • [第36期]

    剃头匠人的“十六般武艺”

  • [第35期]

    民谣春晚在西安

  • [第34期]

    黄土地上的“年”味儿

  • [第33期]

    探秘汉水之源

  • [第32期]

    茶匠:茯砖茶制作技艺探寻

  • [第31期]

    最佳“配角”

  • [第30期]

    西洋镜里看旅博

  • [第29期]

    支教青年心旅程

  • [第28期]

    丝路报道团西游记

  • [第27期]

    沉默的荣誉·法警本色

  • [第26期]

    润物无声·聚焦一线审判员

  • [第25期]

    华山风骨·挑山工

  • [第24期]

    丝路旅博会上的另类元素

  • [第23期]

    丝路旅博会上的陕西元素

  • [第22期]

    华山道长生活全揭秘

  • [第21期]

    我愿永远作为碧血凝青史

  • [第20期]

    黄土地雕琢出的“石头城”

  • [第19期]

    陕北民间婚俗

  • [第18期]

    高考进行时

  • [第17期]

    来自中西亚的“眼睛”

  • [第16期]

    西洽进行时·凤凰在现场

  • [第15期]

    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

  • [第14期]

    故事·佛典东渡

  • [第13期]

    故事·佛陀诞生

  • [第12期]

    十尊菩萨与“法器”

  • [第11期]

    佛光浮沉 珍宝再现

  • [第10期]

    三德六味 禅悦为食

  • [第09期]

    春风十里 书之“姝”途

  • [第08期]

    记得住乡愁

  • [第07期]

    你本来就很美

  • [第06期]

    重走习大大的来陕路

  • [第05期]

    艺考“不易考”

  • [第04期]

    关中农村“老之俏”

  • [第03期]

    生死状

  • [第02期]

    调酒师:一斟一酌玩转夜色

  • [第01期]

    AST涂鸦:我们不是艺术家

  • 地址:西安市高新一路创新大厦N204室
  • 联系电话:029-89388087

投稿规则

如果你身边有奇闻异事或温暖感人的故事,请提供给我们拍摄线索或图片,我们将在作品后为你标注署名并且有机会获得由凤凰陕西提供的精美奖品哦。



凤凰网城市联盟监督电话:010-60675241 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gaoshan@ifeng.com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Phoenix New 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